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于2018年11月15日晚19时在南光一320会议室,召开了题为《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审美文化的逻辑走向》的学术讲座。扬州大学文学院姚文放教授担任此次讲座的主讲人,厦门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李焱为主持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李晓林副教授、仲霞副教授出席讲座。姚教授围绕文艺学美学的理论专业知识进行了演讲,其新颖的观点、幽默的语言、严谨的学术态度使在场的每位同学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
文艺美学自身的学科特点要求学者在学术研究中善于把握规律与本质。从文艺美学史来看,中西方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西方文艺美学研究历史较长,形成了较为完整、连贯的理论体系;而中国文艺美学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在学科完整性、深度性、体系性上略显不足。对西方文艺美学理论体系的深度认识与把握,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姚教授以他丰富的文艺美学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围绕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审美文化的逻辑递进,为我们详细阐释了西方文艺美学发展的三阶段:前现代是未分化阶段,学者们以真、善、美来谈论审美;现代是求分化阶段,学者们分别从经验派和理性派来论证审美的不同;后现代是去分化阶段,学者们以去中心、去边界、去等级等观点来阐释审美。姚教授形象地运用了《三国演义》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词句,总结出了西方文艺美学理论这三个历史阶段的特点,不仅做到了对西方理论发展史的精准把握,同时亦指出当前中国正处在后现代、现代、前现代交织的时期,处于一个从求分化到去分化的阶段。当前的文化交织不仅体现了当今中国的特点,也体现出世界追求综合、多元、整体、包容、沟通、对话的价值导向。最后,姚教授以著名学者沃尔夫冈·韦尔施的观点“审美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首要策略”,概括了当今中外文艺美学的共同特征。
在演讲结束后,姚教授积极与现场听众互动,耐心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令在场的师生受益匪浅。
(文/牟田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