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1921年,厦门大学成立,设文、理、商、教四部,文学部始创而居首,这也标志着厦门大学中文学科的创立。在校主陈嘉庚委任的校长林文庆“本校首重国文”之办学理念指引下,厦大中文不仅成为首批建系的学科单位,而且还得到极大的重视与发展。鲁迅、林语堂、罗常培、沈兼士、顾颉刚、张星烺、孙伏园、陈衍、周辨明、毛常、杨树达、台静农、黎锦熙、缪篆等享誉海内外的一流专家学者先后执教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可谓大师云集,群星璀璨,为我系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与高水准的起点。这一时期厦大中文的人文景观与学术辉煌,已成为我系代代相传相承的精神财富,成为厦大中文人不懈追求的动力与发扬光大的源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虽然被迫内迁山城长汀,办学条件艰苦,但仍自强不怠。至1949年,在我系先后任教的有周辨明、余春、刘大杰、施蛰存、洪深、林庚、李笠、戴锡璋、徐元度等教授。在动乱不安的艰难岁月里,他们依然“戮力研究高深学术”,在各自研究领域里突显其特色,成果斐然。通过包括中文系在内的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厦门大学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以“南方之强”名世,被誉为“加尔各答以东最好大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一代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中文系的发展日新月异。进入新世纪以来,文艺学在“超越实践美学”与文学主体间性问题、“现代性”与中国现代文论与思潮、中西比较美学与比较诗学研究、艺术人类学、中国古代美学、国学思潮、汉学与汉学主义等方面的研究;古典文学在隋唐五代文学、汉魏六朝文学等方面的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在现代文学的鲁迅研究、茅盾研究、现当代文学思潮与生成关系、女性文学、性别与文化、革命文学、台湾文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比较文学在东西方中国形象学、生态主义文学、外国文学等方面的研究;汉语言文字学在汉语音韵学、方言学、域外汉语史、文字学、语法学等方面的研究,应用语言学在词汇学、辞书学、教材语言、计算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不少研究成果具有开创性意义,为我系赢得了全国性学术声誉。

目前,中文系学科建设体系完整,富有成效。本科设有汉语言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先后于2021、2022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中国语言文学“鼓浪文兴”拔尖学生培养基地,2021年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拔尖计划2.0”。中国语言文学1978年获批硕士点,1986年获批博士点,2007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学位点目前建有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7个二级学科。中文系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等部委级平台3个,另有古籍整理研究所、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国际汉语史研究中心、语言学实验室、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等5个校级教学科研平台,还出版有《厦大中文学报》《国际汉语史研究》等学术刊物。

中国语言文学系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5人、助理教授16人,博士后6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41人。拥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福建省文化名家1人、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厦门大学南强重点岗位教授4人、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3人。

经过百年的发展,厦大中文学科发展已经形成了立足国内、面向东南亚、走向世界的整体格局,在全国高校中文学科建设中具有鲜明的特色。2022年11月,为了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打造一流的文史哲学科,厦门大学决定将中文系提升为直属系,这是中文学科迈入新发展阶段的起点,将为中文学科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中文系全体师生定将团结合作谋发展,携手共进创辉煌,夯实现有基础,寻求各方支持,创造有利条件,打造更大平台,为厦大中文系可持续发展,为人文科学的繁荣发展,更好发挥人文精神的社会功能而奋斗。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Copyright© 2023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港澳宝典全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