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本系新闻]教材出版与学术出版――李明生博士、郭娟女士讲座顺利举办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07年10月30日 访问次数:

教材出版与学术出版――李明生博士、郭娟女士讲座顺利举办

20071027日晚,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教材出版中心主任李明生博士和《新文学史料》执行主编郭娟女士联袂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此次讲座于人文学院(南光一)311室举行,由厦门大学中文系主办,林丹娅老师、苏永延老师任主持。两位出版业的专家学者就教材出版和学术出版这两大问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作了细致的介绍,并与在场师生进行了积极的互动,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也对学术传播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李明生博士率先做了题为《教材的编辑与出版》的报告。他指出现今的教材出版不受重视是一种普遍性的误解。与学术活动相比,教材出版较为滞后,但它是学术经过历史沉淀的产物。高校教材的出版是一个综合系统的过程,牵涉到学术分类、学科积累等诸多因素。首先,教材的产生与学术传统有深厚的渊源关系,例如王力的《古代汉语》,其中运用的音韵学、训诂学都是秉承学术传统的结果,其渊源可追溯至于重视“小学”、训诂的清朝钱家学派;其次,教材与某一时期的社会需要有很大的关系。这一需要一方面是文化素养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需要;第三,教材与学科分类有很大的关系。学科发展到一定底部,必然产生教材,否则这一学术的程度就不高;第四,教材与学术积累有极大关系,例如,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就成为美学研究者知识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

随后,李博士还对教材出版进行分类:首先他介绍了基础学科的教材出版。这一类书籍是为了满足基本知识普及、学科建设的需要,例如游国恩的《中国文学史》,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等,这些著述还成为其他教材出版的参照;其次,他介绍了某一学科领域的教材出版,这一类教材是提供给高层次的研究者的,例如丁帆的《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新诗史》;第三,他介绍了注重个别文学现象的教材出版,这一类教材针对某一作家、作品、思潮、文学现象等进行评论,更专业、更学术化,接近于学术性出版。

最后,李博士认为,教材出版和学术出版之间的互动关系密切,前者为后者培养出版的后备力量,后者促进前者的编写,故二者不可偏废。

郭娟女士则主要介绍了《新文学史料》的编辑状况。她先介绍了《新文学史料》的历史,《新文学史料》自1978年创刊,至今已经历了三十年的岁月磨砺。1978年四人帮粉碎,许多老作家平反。此时韦君宜、严文井等人创刊,积极抢救史料。许多大作家积极投稿,使《新文学史料》令人产生“殿堂般的感觉”。对于一些重大事件,《新文学史料》作了详尽的报道;而许多老作家去世,《新文学史料》也出了相应的专辑,如冰心专辑等,收效良好。目前,《新文学史料》面临史料困境,许多老作家陆续辞世,再加上文学式微,使史料研究的接受面窄,从而使刊物面临经济压力。但是当代文学时空的外延,也暗示着史料学随着时间推移的历史优势,因此《新文学史料》依然向着希望的曙光迈进。

此外,郭女士也指出现今社会,注重考据的史料学,不仅要求复原历史细节,而且还追求“有味的史料”,在还原细节的史料观的基础上选取恰当的角度,使史料在最大限度地逼近历史真实的同时,以别致角度和曼妙文笔吸引大众阅读。郭女士还号召现场的青年学生积极投稿,并传授技巧:注重现场感,可以与研究对象生前的亲友交谈,以到位的设问挖掘人物史料。

讲座期间,在场师生就教材的冗余问题和滞后问题、史料的编辑处理问题与学者们进行了密切的交流,并在大家热情的掌声中落下帷幕。这场讲座体现了活跃于出版业的编辑学者扎实严谨的工作作风,一扫因商业文明而浮躁的学术氛围,为厦门大学的广大师生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董静怡 报道)

文章录入:聆听    责任编辑:聆听 
  •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Copyright© 2023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港澳宝典全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