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彰显着中华民族繁衍千年的力量,蕴含着家国情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福建闽南地区,历来重视姓氏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在闽南乡村,家家有堂号、村村有祠堂,祖先崇拜、宗族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为文化传承做出许多有益贡献。同时,一座座宗祠,也成为两岸和港澳同胞交流情感的重要依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
2023年9月7日至9月10日,厦门大学六名分别来自港、澳、台和大陆地区的学生组成一支实践队伍,由中国语言文学系组织带队,前往泉州晋江、鲤城等地区,深入调研当地的众多宗祠,并与当地群众进行交流,了解姓氏文化传承对中华文化凝聚的重要意义。
在晋江五店市,实践队员们首先前往蔡氏家庙进行调研。蔡氏家庙以“青阳衍派”为堂号,取自附近的青阳山。古人一向敬畏山水,氏族也以山水为倚仗。家庙的负责人向队员们介绍道,蔡氏家庙每年都会举行冬祭、春祭两次大祭,团结族人;除此之外,每当有族人寻来认祖归宗,也会举办正式的仪式。今年8月,就有台湾同胞携带族谱回到蔡氏家庙祭祖。
同样坐落于青阳山脚下的,还有庄氏家庙。实践队员们注意到,堂上有“明德惟馨”四字牌匾,由青阳蔡氏祖表亲赠,显示两族地缘接近、亲厚相助。庄氏遥敬庄子,以理学名臣为榜样,教养族中子弟。家庙附近是旅菲华侨庄朝北的大厝,厝中存有庄氏家训:“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智、愚,贤、不肖,皆吾同胞。”体现了超越时代的仁爱与包容。
青阳李氏家庙,与附近的李五纪念馆一起,形成了一个文化有机体。实践队员们在负责人的带领下,了解李氏家庙“乐善好施”牌匾的由来,充分体会到李氏族群的社会责任感。李五纪念馆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纪念馆已然成为中小学生教育实践基地,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又是对于姓氏文化的有力传承,值得借鉴。
晋江市江滨路附近的联排宗祠,坐落着叶氏、庄氏、王氏等多个姓氏的祖庙。堂上供奉祖宗牌位画像,牌匾体现先人功绩,如“状元”“将军”等。各个氏族都重视教育,强调家学传承。实践队员们了解到,每年族中学子参加中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会得到来自祠堂基金会的奖励。各宗祠奖学助学的行为,体现了姓氏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的积极作用。
在泉州鲤城区,实践队参观了东观西台吴氏大宗祠。吴氏宗祠同样保留了祭祖的传统,于每年农历正月十八、十月十八举行祭祖仪式。负责人提到,海内外都曾有族人回到宗祠认祖归宗,包括台湾金门人、澳门人、留美华侨等。“宗祠在这里、根在这里,有地方可寻,他们就会回来。”负责人说道。
实践队结合历史资料与实地调查,顺利完成了本次活动。“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也是如此,要知道自己的血脉传承、弄清自己的祖根来源。通过姓氏这个窗口,我们看见了两岸和港澳地区血浓于水的世代亲情,看见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此次实践是学校“行见华夏”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备战海峡两岸青少年中华姓氏源流知识竞赛的实地调研环节。
(图/文 中国语言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