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日,中文系荣幸迎来暨南大学汉语方言中心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岭南文化中心兼职研究员、系友甘于恩教授,为我系师生带来精彩的座谈会和讲座。
“务虚”
下午的“闽南方言研究的文献视角和应用视角”以轻松、活泼的座谈会形式召开,甘于恩教授谦逊地称其为“务虚”。
座谈会伊始,主持人李无未教授对甘于恩教授做了简要介绍。而后,甘于恩教授亲切地向大家讲述他与方言的结缘过程。出生于泉州晋江的他,自小受家庭熏陶,掌握闽南、闽东两种闽方言。在厦门大学中文系完成本科学习后,甘于恩教授师从暨南大学詹伯慧教授,并在分别完成硕、博课程学习后留校任教。
座谈会不仅吸引了人文学院中文系、历史系、人类学系的师生,还吸引了数名经济学院的学生。在同学们逐一的自我介绍后,对方言广泛涉猎的甘于恩教授都能以各同学的方言与其进行交流,并解答同学们关于方言中的语音、考本字、语法、词汇、语保工作等疑惑。而甘于恩教授以其公众号“语言资源快讯”中的“方言与美食”、“方言诵读经典”、“方言与民俗”、“方言与歌谣”等板块为例,启发大家关于方言研究的应用视角。师生在意犹未尽的讨论中结束了短暂的座谈会,并更加期待晚上的讲座。
“务实”
晚上的讲座“域外闽南话的型态变异——以粤东闽语和粤西闽语为例”由钱奠香老师主持。在正式开讲前,甘于恩教授赠送新作《广府歌谣氹氹转》一书。
甘于恩教授赠送新作
在讲座上,甘于恩教授分享了其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他分别从“域内”(闽南地区)和“域外”(除闽南地区外、使用闽南语的地区)的视角,立足于两个区域繁密的田调资料,以粤东闽语和粤西闽语为例,对比域内、域外闽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甘于恩教授强调,在研究方言时,应当注意“典型特点”、“变异特点”、“上位特征”与“下位特征”等概念,注意时空关系和源流关系、本质特点与非本质特点,并用辩证的观点来对待闽南话与周边的方言的关系。
甘于恩教授分享其研究成果
在罗列域内闽南话和域外闽南话的语音差异后,甘于恩教授从“语言机制的内部调节”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两方面来探因,并在化学物能量的启发下,提出了“能量聚合的规模小而导致衰变”(即语言的使用规模越小,内部的凝聚力越弱,越容易产生衰变)的创想,使在场师生广受启发。
在讲座的最后,甘于恩教授对学生们提出的困惑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同学们受益良多,不仅收获了由老师带来的研究成果,更学习了甘老师实事求是、“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研究精神。
与会师生合影
撰文:李丽萍
供图:宋佳丽、洪若富、郑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