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俄罗斯文学:被遗忘的作家与作品
五月十一日下午三点,来自于圣彼得堡大学的萨莫赫瓦拉娃・列拉・扎拉罗芙娜教授为厦大中文系的同学做了一场精辟的讲座。
扎拉罗芙娜教授以实际文本为出发点,探讨在20世纪20年代末那个“苏联悲剧性的时代”。从1918到1921年,俄罗斯的境内发生自卫军和红军的战争,国家的动荡不安使得当时这个文学的背景充满了“改革”的氛围。这股力量的来源主要是知识分子,包括作家和学术批评者,不过当时绝大多数的民众都无法读到他们的作品。同样地,在出版方面由于俄罗斯政府的管制,这些具有个性的作家的出版品大多是透过独立形态的出版社来出版。正由于如此,政府的管治越来越严格,使得有些作家不得不远避他国,这股风潮形成了俄国的侨民文学。著名作家,比如蒲宁和纳博科夫等等的作品都属于这类的文学。
除了侨民文学,当时的俄国文学在这时期的另外一个特色是作品富含哲理的思想。由于哲学和科学的快速进展导致俄国人改变他们的世界观,这一点可以在俄罗斯当代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世界在人的心中”成为这个时代俄国作家思索的新方向。受到了现代主义伯格森的影响,在时间的主观和客观性方面,俄罗斯作家开始加强“人”的角色,也包括作者本身的角色和功能,杰出的作家包括蒲宁等人正是代表。
在现代主义的影响之下,此时俄罗斯文学无论是海外的侨民文学作家群,还是留在国内的知识分子,可以说都在尝试将作品作为一种被巴赫金称之为“时空体”的世界模型或载体,这种时空体是用以跨越过去、现在和未来。他们以这种现代的艺术观表达出自己在文学创作的特征。
经由这种思考和创作方式,俄罗斯现代文学中循环式的时间观念逐渐呈现,蒲宁和纳博科夫在纯粹的时空体下,以没有名字的小说人物在瞬间的永恒中出现的故事,扩大了故事的普遍性意义。好似《寒冷的秋天》对俄国人而言有特别的意味,一种在瞬间与永恒当中的表述。
在两个小时的讲座当中,扎拉罗芙娜教授没有稍作停歇,精彩的讲座内容源于她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她不但在国立圣彼得堡大学从教近30年,主讲范围包括了文学修辞学、语言文化学、跨文化交流、俄语语言文化、俄国语言与文化中的东正教传统等课程,同时还担任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并曾发表关于文学作品分析与解读、语言文化学、功能修辞学的论文及专著,以及高校教材等计48种。在2000年,圣彼得堡大学出版社出版她著名的专著《俄国语言文化传统中的圣母像名称研究》(认知语言学角度的研究)。目前她正在南京大学外语学院担任客座教授。
以俄语发表演讲的扎拉罗芙娜教授不但谢谢我校中文系师生的热情参与,也对于周湘鲁老师同步的现场口译表示感谢。在讲座的尾声里,现场师生给与演说嘉宾的热烈掌声,使得扎拉罗芙娜教授十分感动,频频对教研室老师表示厦大之行给她留下了绝佳的印象。
〖外国文学教研室夏光武 报导〗
文章录入:聆听 责任编辑:聆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