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6日下午,在厦门大学嘉庚主楼215报告厅举办了一场关于“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课题研究报告”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北大原校长、现北大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陈佳洱教授主讲。会议由张颖副校长主持,朱崇实校长,郑兰荪院士等院领导亲自参加了此次讲座,师生齐聚一堂,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
讲座之始,陈佳洱教授先是对校长及在场师生致以问候,并希望此次的讲座是建立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使主讲的报告内容能够更加完善。报告内容是针对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经济问题、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展开的。我国必须要在2020年初步建成创新型国家,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完成科学技术从发展中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转变。为此,要求高校的科学研究能够大幅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出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创造出一批能够解决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瓶颈问题和一批能够推动科学发展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
说到高校在自主创新上的优势和特色,陈教授认为高校所拥有的一支从学生到教师规模宏大的、朝气蓬勃的科研队伍,其研究与教育有机的结合,为基础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高校学科齐全,文理交融,多学科交叉有利于产生新的观念、理论、方法和手段,而其自由探索的氛围和环境,也有利于师生自由想象力、本质直观能力和假说推演能力的发挥,取得原创性的学术成果。这些如能在与科研机构结合中优势互补的话,将会成就一批人才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成果。
接着,陈教授又提到,从国际高校科研发展的趋势来看,高校始终在基础研究中处于领导地位,同时高校的科研也日益面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解答重大社会现实问题,推进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 。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密切地结合,使科研活动成为培育创新性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科研组织也创新不断,新型研究中心、大学研究院、与产业间各种形式的联盟不断涌现,而政府和企业亦不断加强对高校科研的资助,使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我国,高等学校为社会经济发展建设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随后,陈教授总结了当前高校科学研究所存在的几个问题,包括以下几点:1、高校科研的战略地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以及投入结构不合理;2、大师级人物的缺乏,以及科研质量缺乏原创性成果;3、“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能力不足、科研评价体系亟待改革、创新文化薄弱以及科研管理体制有待改革创新等若干问题。因此,陈教授给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和目标,他认为我们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科研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和智力支支持。同时也提出了改革的目标要以“求真探源,科教结合;创新文化,服务社会”作为指导方针。
紧接着,陈教授谈到高校至2020年的总体目标: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之一,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若干领域取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突破性成果,建成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一批不同类别的高水平大学和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涌现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领军人才和研究团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实的理论、知识、工程技术和人才支撑。
最后,陈佳洱教授提到为了实现这个宏大目标,目前要实施的政策措施有以下点:一是大力推进高校科研体制创新、增加对高校的科研投入,确保高校有充裕的科学事业经费;二是改善高校科技基础条件,实现资源共享、加强组织和协调,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密切产学研结合;三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完善高校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评价体系、扩大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四是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以及加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讲座最后,在场听众热情踊跃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与看法,其中朱崇实校长提到“科教结合,是否包括科学院与教育机构的结合?”陈教授非常明确的回答“当然包括,否则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科技的迅速发展。”其他的师生不同层面地提到了高校发展及人才评估中的诸多问题,陈教授一一作了细致透彻的回答,有理有据,表现出名校校长与优秀的科技人才所具有的高等综合素质。最后,朱崇实校长亲自为陈佳洱教授颁发了厦门大学南强学术讲座的纪念章,接着学生把鲜花献给尊敬的陈教授,整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陈佳洱院士谈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课题研究
朱崇实校长向陈佳洱授南强讲座证书
文章录入:少华 责任编辑:少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