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岁月的光辉,厦门大学中文系即将迎来90周年生日。秉承悠远的学术传统,聆听最新的学术动态,中文系开设名家论坛,欲遍邀国内外顶尖学者,做客厦大,共享学术盛宴。
本期名家论坛邀请到了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朱立元教授。朱教授是国内知名的文艺理论家,兼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等多项要职。厦大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林丹娅教授与俞兆平教授共同主持了本次论坛,同时厦大文艺学教研室的老师们也都参与了本次论坛。
15日上午,朱立元教授以“实践存在论美学”为题,让众多慕名而来的厦大的师生直击现代文学学术论争的现场,体验当下最新锐的学术命题。
朱立元教授首先大致介绍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学术背景。朱立元教授的实践存在论美学理论最早见诸其多年前的一部作品:《走向实践存在论美学》。它主要是针对九十年代流行的“李泽厚实践美学思想已经过时,应该走向后实践美学”想法的一种反驳,朱立元认为李泽厚的实践美学仍有改造、探索、发展的余地,还未彻底过时,他和一批学者都还在尝试发展中。同时,朱老师也谦逊地说这是一个尚未成熟,亦未形成体系的学说;仅仅是一种谈不上学派的新构想、新尝试。
实践存在论美学源自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借鉴海德格尔的“此在在世”的存在主义哲学观,力图跳出单纯认识论的框架,提出存在论的根基。
朱立元教授指出,中国当代美学界尚未完全挣脱“主客二分”与“现成论”的实践论美学的藩篱。这表现在仍把人作为固定的审美主体,将万事万物作为审美客体,视其为现成的存在物。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还停留在单纯的认识和反映上。同时,美被当作不变的审美客体,依旧作为研究的最高目标。人们追问“美与美的本质”,欲寻找到放之四海而有效的普遍的美的定义的时候,很容易地走向了本质主义美学,隔断了主客体之所以成为主客体的先在条件。
基于以上种种弊端,朱教授提醒我们重新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海德格尔具有生成论性质的“此在存在论”认为此在在世界中存在,它彻底背离主客二元论,寓指一个人与世界不可分的统一命题。它以“此在在世”消解了主客间的鸿沟,给了我们关照人与世界关系的新视角。但恰恰是马克思实践概念中潜藏着的丰富的存在主义思想进一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突破口。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不是抽象的、孤立于世界之外的。人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在世界中实践,在实践中存在。人们的存在就是他的现实生活过程,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世界恰是在实践中生成人的存在,人就是人的世界。马克思主义的精华在于从实践着眼审视存在,让人与世界的存在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
朱立元教授进一步阐述了实践的内涵与意义。他实践是人成为人的原动力和标志,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实践打破了认识论主客二分一的框架,将哲学美学从认识论转向了实践论。但是对于实践,朱教授有更宽泛的定义。他认为李泽厚单纯把实践定义为物质生产活动,将其狭隘化了。追溯西方传统,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实践的指涉一直较为宽泛,甚至包括道德实践、伦理实践。在此基础上,朱立元强调将艺术活动纳实践的范畴。针对大家对其将实践观念泛化的责难,他解释道:人的审美活动属于精神性实践,艺术活动隶属实践这些在马克思那都是有据可寻的。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精神性实践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人生实践活动,不应该让人重新回到黑暗中。
通过层层论述,朱立元教授最终提出了关于美的核心观点:美和审美主体都是生成的,而非现成、本质存在的。存在不能以实体化的思路来提问。要给美寻一个唯一的标准答案只能使美的研究僵化。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落脚点在于“美学研究对象与美学研究思路”上。人产生的原初与自然并无审美关系,自然作为美的认识较迟才出现,因此各种美对人类而言都是历史的发生过程。同时,人作为个体,一出生便处于世界的各种关系当中,因此他与世界形成的审美关系也是个动态的过程。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是合而为一,不可分的。逻辑上,审美活动在先,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形成审美关系,也只有在审美关系中,对象才能成为审美对象。同样的,审美主体也是生成的,而且主体作为审美主体也只占人生存在极有限的时间。
针对“美学如果不问美是什么,那还怎么称为美学”的普遍困惑,朱老师溯源西方美学的发展脉络,结合中国近代以来对于美学的传播与发展,告诉我们这种看法应该来自于“aesthesis”翻译与传播过程中形成的误解。
朱立元教授的精彩论述结束之后,在场的师生们意犹未尽,纷纷提问;就“如果主客对立的模式无法把握生生之流,什么才能把握?”以及存在的超越性以及实践概念的边界等等问题与朱老师展开了激烈的探讨。俞兆平教授点出朱立元教授与董学文实践存在美学论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马克思的实践本体论,这恰是马克思超越费尔巴哈之处。继朱教授的发现,俞老师补充说马克思已经已经有消解二元论的痕迹,如何把海德格尔的展开的合理之处与马克思接轨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俞教授还提醒大家关注最近对于“暗物质”的探讨,即使是科学的发展也在暗示我们简单的二元对立以及原始的认识物质世界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
在这场高潮迭出,精彩纷呈的讲座行将结束之际,林丹娅教授做了总结,并特别讲述了她亲见的朱立元教授与杨春时教授的学术博弈,点醒了大家名师论坛的真正意义。朱立元受邀于后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杨春时教授,欣然来到厦大,以“实践存在美学”为题,为厦大学子呈现最新锐最火热的争论之辞。两位大师虽然在学术观点上有所分歧,经常就学理展开论争,但他们的切磋却浸润着棋逢对手的英雄相惜之情,把学术争鸣演绎出一种时下并不多见的学界学人间的学术情谊与超俗境界。大师之所以成其大,不仅在于其精湛严谨的治学,更在于其宽阔的胸襟,有容乃大,吞吐自如的气魄。聆听名家,感受名家,他们为在学林中初学漫步的我们,显示其深刻的思想与做人为学的澄明之光。
(通讯员 张露月)
文章录入:xwzumx 责任编辑:xwzumx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