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9日下午,厦门大学人文社科至善大讲堂第103讲在南光楼101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的主题是《谈谈读书、做学问和指导研究生》,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标准审订委员会委员、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陆俭明主讲。
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书记黄宇霞、党委副书记葛学凤、苏新春教授、郑泽芝教授、张惟捷教授、蔡淑美副教授、杨望龙助理教授、钟雪珂助理教授等出席本次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语言文学系赵怿怡副教授主持。
黄宇霞为陆俭明颁发“厦门大学人文社科至善大讲堂”纪念牌。
陆俭明教授首先以读书的重要性开篇,切入到大学生、研究生学术论著的阅读,强调了读书要达到的三个目的,提出读书时应该不断思考“为什么”“怎么样”“行不行”“有没有例外”“如果不这样说将会怎么样”等等问题,如此才能将论著的内容转化为自己头脑里的知识,才能在读书中“发现问题”。
随后,陆老师就“做学问”这一主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并结合自己的学术经历,说明在做学问、搞研究时,应依托文献资料、语言材料和理论来解决问题。陆老师强调,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以已知求未知”,贵在“探索与创新”,并简明扼要地将研究过程概括为“继承,借鉴,怀疑,假设,探索,求证”。
最后,陆老师就研究生指导问题交流了自己的经验。陆老师提出,导师与研究生、博士生之间有三重关系:教学上是师生关系;学术上是平等关系;生活上是朋友关系。这样的关系既有利于教学,又有利于师生互动。具体落实到导师业务上,应牢抓三点:一是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是强调学生的宽基础;三是强调理论上的多元论。陆老师强调,作为导师,一定要负起责任,对学生“严格要求,具体指导”;而作为学生,应该勤字当头,锲而不舍,“要主动争取导师的指导”。
杨望龙就“发现语言问题”“凝练问题表述”与陆老师展开交流;苏新春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与点评,对以陆老师为代表的汉语语法研究大家与厦大的渊源进行了历史回顾。讲座结束,余温不止,在场师生与陆老师互动热烈。
本次讲座由厦门大学社科处、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联合主办,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硕博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讲座。
(文:张逸凡、图:黄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