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文选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先唐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隆重召开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1日 访问次数:

 

  

  

2016114日至7日,由廈門大學主辦的中國文選學研究會第十二屆年會暨先唐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美麗的廈門大學隆重召開。會議有來自日本、臺灣香港和大陸地區的代表及相關人士140人,收到論文105篇。會議由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承辦,胡旭教授具體組織、主持召開。本次會議所涉及的主題廣泛,涵蓋文學、文獻及音韻等多個方面,除《文選》研究之外,還涉及先唐文學中的其他課題,可謂盛況空前。

首先,《文選》選文文本的研究。長春師范大學《昭明文選》研究所教授陳延嘉的《選學·文學·儒學三論〈文選〉之根是儒學元典》,指出儒學的核心價值觀在《文選》選文中的體現。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教授朱曉海《〈廣選〉“兩收”簡論》,指出《文選》里針對同一事件,甚至同一人或事物收入兩篇作品的現象,并以此為出發點,重新閱讀選文,分析其審美特點,并借此呼吁更多的人來關注《文選》本身的文學奧秘。國立臺灣大學教授陳志信的《從漢代的文學侍從論〈文選〉的賦分類》,認為《文選》多達十五種的賦類,正反映了漢至魏晉南朝的賦發展趙勢。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員衛紹生《〈陶徴士誄并序〉的文化意蘊》,從文本出發分析了其中所透露的晉宋之際社會政治文化的諸多資訊。南京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程章燦的《重設時間標準與歷史位置-讀〈新刻漏銘〉》從禮樂制度的角度解讀銘文,指出其現實的政治文化意義。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柏俊才的《〈文選·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錐指》從三個角度分析這個文本,指出了其藝術技巧成為古代表體文之典范。另外還有河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張亞軍的《〈文選〉頌類芻議---以劉伶〈酒德頌〉為中心》,鄭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趙俊玲《論“復合型”文體---以“議論”等為例》,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鍾濤《〈文選〉表體首選〈薦彌衡表〉略說》,河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員楊波《從〈文遷·七哀詩〉看魏晉士人的亂世情懷與家國理想》,長春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孫浩宇《〈文選〉選詔“時義”論》,臺灣中央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郭永吉的《潘岳〈思舊賦〉論》,平頂山文學院副教授田瑞文的《〈文選·報任少卿書〉“太史公牛馬走”申說》,臺灣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副教授洪文婷《以〈文選序〉與〈文選〉收錄〈詩大序〉論通〈詩〉致用之流變》,長春師范大學《昭明文選》研究所副教授王大恒《〈恨賦〉〈別賦〉確立的江淹作品感傷基調述論》,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林大志《魏晉詩風遞變視野下阮籍〈詠懷詩〉探析》等都是對選文的文本研究。

其次,《文選》的文獻考訂。復旦大學教授楊明的《〈文選〉所載陸機詩六臣注議》,選擇陸機詩若干篇,對李善注及五臣注加以討論,分條列出,存其是而去其非,援客而未失主。蘇州大學教授范志新的《〈文選〉李善注韓毛詩稱謂義例識小》在王禮卿《選注釋例》的基礎上,發其余蘊,揭示善注引《韓詩》和《毛詩》在稱謂等幾方面的區別。廣西師范大學教授力之的《〈與嵇茂齊書〉非呂安作辨及辨之方法問題--《文選》所錄駢文名篇作者考辨之二》從影響研究的因素入手,一一駁斥,認為嵇紹之趙景真作可信,而干寶《晉紀》之呂安作難成立。另外廣西大學龍文玲教授的《文遷·移書讓太常博士》的文獻考察》,中國人民大學助理研究員蔡丹君的《〈文選〉李善注引讖緯的若干問題》,廣西師范大學副教授尹玉珊《〈文選〉所收〈檄吳將校部曲文〉作者辨》都是《文選》文獻考證方面的力作。

再次,《文選》的版本流傳問題。臺灣彰化師范大學專任教授游志誠《〈文選〉抄配本---據宋刊廣都本〈文選〉為例》,參校奎章閣本等各種宋刊,以冀《文選》版本學涉抄配補卷之課題。東京大學教授谷口洋《片山兼山〈文選正文〉與其流行淺談日本江戶時代的〈文選〉接受與漢文訓讀的變化》,闡明了《文選正文》的基本性質,并探索其刊行與流傳在日本漢文學史上的意義。江西師范大學教授胡耀震的《李善注〈文選〉的底本和梁代的避諱字》,從善注中出現的避諱字和所引的史書記載說明其所用《文選》底本是曹憲底本。廈門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王傳龍的《清代刻書的公開盜版與鑒定方法---從海錄軒本〈文選〉的盜版猖獗談起》談及了清代《文選》盜版的問題。此外還有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生高薇的《日藏白文無注古鈔〈文選〉(楊守敬過錄)二十卷本研究》,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編輯南江濤的《梁章巨批校翻刻、汲古閣本〈文選〉及其價值以〈魏都賦〉為例》等也進行了版本方面的研究。

第三,《文選》的接受與影響研究。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王慶元《駱鴻凱〈文選學〉與周貞亮〈文選學講義〉疑雲再考辨》對文選學史上的兩部力作進行了辨析。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羅國威《〈元代文選學〉序》簡述文選學在元代的淵流概況。鄭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劉群棟《〈文選集注〉的校勘學價值舉隅---兼論〈文選集注〉在宋代的流傳》考證認為《文選集注》為中國人所編,并且被北宋整理者南宋尤袤利用過。河南大學黃河文明中心錢振宇老師的《中國傳統注釋學視閾下的李善注》認為李善注引典征源在集注領域推廣,改變了宋代以后注釋學的面貌。華東師范大學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員丁紅旗《論中唐時期〈文選〉讀習的興盛》列舉了諸多例證。另外還有湖北師范大學張鵬飛副教授和景遐東教授《簡論〈文選〉策論文對唐人試策文的影響》,蘇州大學文學院講師張珊《陳仁子〈文選補遺〉考論》,陜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王曉鵑《論湯紹祖〈續文選〉的收錄標準》,臺灣勤益科技大學基礎通識教育中心專任教授徐華中《傅山評點〈文選〉詩五首析論》,福建人民出版社編輯宋一明《陳壽祺何以名列“〈文選〉學家”》,阜陽師范學院教授張明華《論吳淇對〈文選〉中擬詩的認識》,河南大學文學院《文選》研究所副教授郭寶軍《1930年代“施魯之爭”及文選學史意義》,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博士生羅琴《劉履〈風雅翼〉版本考》,吉林大學中文系博士生董宏鈺《蘇軾詩歌創作中的“〈文選〉情結”》,臺灣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碩士生廖蘭欣《駱鴻凱文體論再探---以謝莊〈月賦〉、江淹〈別賦〉為例》等,都對《文選》在后世的影響或接受作了探討。

第四,《文選》中的語言學問題。江蘇大學文法學院教授吳曉峰的《〈文選序〉所存六朝時語研究》用五個例子所代表的語言現象,來解讀《文選序》和蕭統的文學價值觀。河北大學文學院講師馬燕鑫《〈文選〉九條本旁記音聲母考》認為其音注中有聲母通轉、聲母互轉、聲母類隔切現象;對字的清濁不分,有混用;有南朝和隋唐時期的音注及受日語吳音和漢音影響的音注。長春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鄒德文《陳八郎本〈文選〉五臣音注聲類考》認為五臣音注反映了唐代讀書音的語音系統。

第五,先唐文學中的文學研究。南開大學中文系教授盧盛江《曹植詩歌聲律問題的幾點看法》指出曹植詩歌暗合聲律這一問題值得探討。鄭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宋恪震《陶淵明出仕之我見--讀蕭統〈陶淵明集序〉隨札》還原陶淵明的本來面目,認為陶淵明出仕即是為了生計,也是為了理想和抱負。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教授范子燁的《詩之聲與樂之心:對〈詩經〉“鼓簧詩”的還原闡釋》從音樂和民俗的角度,重新認識詩學。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許云和《從〈鄴中集〉到《擬魏太子鄴中集》曹丕書寫建安文學史的歷史意義》指出謝靈運對曹丕《鄴中集》的模擬、接受和推介,將曹丕的建安文學思想推廣開來,并且曹丕的《鄴中集》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典范意義。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鍾書林《西晉汲冢考古與陶淵明晚年詩文創作》通過束晳的淵源,對陶淵明的歷史觀念與政治理想進行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孫尚勇《謝靈運山水詩的特質與意義》指出我們應該正確認識謝靈運的山水詩。另外有華僑大學文學院教授徐華《老阮不狂誰會得?----從阮籍〈詠懷詩其一〉的用典說起》,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由興波《先唐詩學思想與書學理論關系初探》,南京大學文學院講師于溯《行走的書簏:魏晉南北朝的記憶世界》等等。

第六,先唐文學中的文獻研究。日本九州大學專門研究員栗山雅央《關于六朝以前賦注的誕生與展開過程》認為賦注的淵源在古代經書與子書的注釋。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蹤凡《三國賦注家及其賦注略考》鉤稽佚注,考知三國時期賦注的面貌。同濟大學中文系教授劉強《史敬胤〈世說新語〉選注考辨》認為敬胤注是《世說新語》研究史上的第一部文獻,是裴注與劉注之間最重要的注疏之作。鄭州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王曉東的《干寶著述流傳考略》從四個方面考述深化了干寶研究。另外還有江西農業大學助理教授智曉敏《馮衍事跡考辨》等。

第七,其他相關研究。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卞東波的《“以文為戲”與“文學扮演”---東亞漢文學中的“擬代文”》分析了擬代文這一有趣現象。復旦大學古籍研究所研究員徐艷《遠游,我們可以走多遠?---〈劍橋中國文學史〉文學文化史研究思路評析》客觀地評價了《劍橋中國文學史》。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向春《作者溯源:論中國古典詩人的多重身份》認為文學主體與社會文化關聯至深,導致詩人具有多重身份。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这次会议人数多,规模大,讨论热烈,学术性很强,开得非常成功,是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对于2018年在北大举行的文选学第十三届年会,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Copyright© 2023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港澳宝典全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