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2020年度科研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科研项目
教育部重大项目
(1)苏新春教授“海峡两岸统一进程中的语言政策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2)李无未教授“东亚《韵镜》学史文献发掘及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
(3)乐耀教授“汉语口语修补现象的语法研究”。
(4)苏琼教授“多元视野中的新中国70年女性戏剧研究”。
(5)刘子立助理教授“《后汉书》史料构成与历史书写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6)李如龙教授“闵语文存”
(7)俞兆平教授“哲学的鲁迅”
(8)黄鸣奋教授“中国科幻电影的多维定位”
(9)史言助理教授“巴什拉诗学论:理论探析与批评实践”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
(10)汪晓云教授“中国古代经幢研究”。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11)叶玉英教授“安大简《诗经》异文与战国语音研究”。
2.科研奖励
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李无未教授的《台湾汉语音韵学史》(上、下)荣获二等奖。
3.人才称号
南强重点岗位教授
王宇教授
南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A类)
徐勇教授
二、不足之处
1.虽然科研项目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但其中有老教师助力。而且教师获得立项并不均衡。有些教师手中没有高级别科研项目。青年教师申报项目的积极性和成功率都未能尽如人意。重大课题数量偏少。
2.人才称号获得的数量依然有限,与重点大学中文系的地位不相匹配。
3.由于当前评价体系过分偏重论文,导致著作——尤其是大型集成性的著作日渐稀少,必将导致我系在学术界的长线评价受到影响。
4.集体合作依然不够,缺少对某一学术重点课题进行攻关的团队。重要学者的领导意识不够,部分教师的合作意识欠缺。
三、解决办法
1.动员所有教师,特别是目前手中没有科研项目的,申报各级、各类项目。鼓励大家申报高级别项目,鼓励青年教师申报“青年项目”。继续动员退休教师,用他们的经验和功力,申报相关项目,并传授宝贵经验。
2.鼓励教师申报教育部、福建省、厦门大学等各级各类人才。推进“闽江学者”“南强重点岗位”“南强拔尖人才”等动员、扶助工作。力求各类人才在人次上的突破。
3.鼓励大家撰写高水平的学术专著,强调专著的强大学术容量和长期影响力,力求渐次出现具有国际影响力学术专著。
4.提倡知名教授组建自己的学术团队,鼓励青年教师接受老教师的引导与帮扶,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风气,逐渐形成稳定、高效且有利于成果推出和人才培养的学术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