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东亚汉语音韵学近现代化进程”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团队项目开题论证会在厦门大学顺利召开

文章出处:中国语言文学系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8日 访问次数:

“东亚汉语音韵学近现代化进程”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团队项目开题论证会在厦门大学顺利召开

2022年11月5日,“东亚汉语音韵学近现代化进程”学术研讨会暨首席专家李无未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团队国家重大项目开题论证会在厦门大学举行。此次会议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主办。这是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团队重大项目中唯一一项汉语音韵学领域项目,也是厦门大学第一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团队重大项目,引起厦门大学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此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幕式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主任李焱教授主持。厦门大学社科处张随刚副处长代表厦门大学宣传部部长兼社科处处长高和荣教授首先致辞。张处长详细介绍了李无未教授的科研成果,并希望研究团队树立精品意识,能够推出更多原创性、经典性的传世之作。随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高忠华表达了对李无未学术团队的支持和关怀。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朱菁充分肯定了李无未教授团队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认为他已经成为人文学院先进教授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希望李教授团队再接再厉,取得更丰硕的成果。人文学院中文系系主任代迅教授肯定了李无未教授任中文系主任十年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并祝愿大会顺利举行。

项目开题报告及审议环节由江苏师范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院长杨亦鸣教授主持。专项团队首席专家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李无未教授系统全面深入地汇报了项目内容及研究计划,从具体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到理论的研究,学术史的建构,从域内到域外,充分展示了其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深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朝克教授表示,李无未教授团队有很强的学术理论积累,重点突出,学科定位明确。项目涉及有很强的操作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对汉语音韵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个性化和共性化研究,甚至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单向性、差异性、区别性发展演变规律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晓渝教授表示,该项目的特点是以东亚的整体视角,整体性把握汉语音韵史在东亚的共性与关联,从而更全面把握汉字文化圈内音韵学史的各自发展脉络。并提出应当进一步关注汉字文化圈的早期形成的学术脉络和上古音相关的历史研究问题。

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金永寿教授认为,该项目“重点聚焦东亚汉语音韵学史文献发掘关系研究”上,对于汉语音韵学和韩国语学的复杂关系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山东大学文学院张树铮教授认为,该项目的“东亚视阈”大大开阔了研究学术视野,通过域外汉语音韵文献的发掘和研究,对相关语言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同时,他还强调了东亚各种“关系”研究的独特性,弥补了传统汉语音韵学研究的短板,是非常突出的创新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刘祥柏研究员从域外文献的角度进行评述,以高本汉为切入点,阐述了利用域外汉语音韵文献做研究的价值,对项目的可行性和未来规划给予了高度肯定。同时,希望加强中国古代汉语与民族语言接触史的研究。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杨亦鸣教授总结了前面的发言,并认为,项目开题报告,内容扎实,结构合理,十分可行,他代表评议组建议,项目研究进一步拓展思路,呈现出具有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特点的东亚汉语音韵学学史成果。


随后,即会议进入到了“东亚汉语音韵学近现代化进程”的学术报告阶段。大会报告A组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叶玉英教授主持,朝克教授、杨亦鸣教授、张树铮教授、金永寿教授、刘祥柏教授、南开大学王丹教授等分别汇报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

朝克教授以《中国满通古斯语族语言研究价值》为题,从通古斯民族早期历史文化与中原历史关系为背景,深入讨论了满通古斯诸民族与东北亚诸民族语言及北方汉语的关系。最后梳理了中国满通古斯诸语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近百年的学术研究史。

杨亦鸣教授以《从<玉音法事>看12世纪的汴京话》为题,运用透视分离法对道教经韵词曲文献《玉音法事》进行音韵学的研究,从而讨论其音类、音值上的特征,并对韵母进行了系统构拟。这无论是从文献的选取还是方法的运用都相当精彩。

张树铮教授以《坂本一郎(1940)青岛即墨方音记录之检讨》为题,以坂本一郎的即墨方言调查为切入,分析其音值,揭示其贡献,并加之与现代即墨和青岛方言做对比,观察近八十年来即墨方言的一些变化。

金永寿教授以《汉字在朝鲜半岛本土化对朝鲜语言文字的影响》为题,运用语言接触的方法,系统地梳理了汉字在朝鲜半岛的传播,重点探讨了朝鲜半岛吏读文与汉语的互动关系以及汉字在朝鲜半岛的本土化对朝鲜语言文字的作用和影响。

刘祥柏教授以《韵图与古代域外汉语习得》为题,发现韵图的发展和编制与汉语学习的关系极为密切。从日本学习华音、近代传教士学习汉语、印度和西域僧人为翻译佛经而学习汉语为角度进行分析。为韵图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切入点。

南开大学王丹教授与曾晓渝教授以《日语ha行辅音古值的上古汉语借字例证》为题,在“上古汉语借字说”的假设前提下,对日语ha行相关的上古汉语借字进行了考察。为研究中日上古语言接触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材料。

2022年11月5日下午的会议分别由四个分会场和大会B组组成。参会人员有钱奠香、许彬彬、蔡欣然、王继超、钟雪珂、姚权贵、张品格、李几昊、柯妍、吴凡、郭璇璇、魏小燕、郑子鑫、张辉、曹祝兵、刘一梦、汪银峰、董冰华、杨杏红等教授、副教授、博士后、博士生等。

第一组由钱奠香教授主持。汇报内容有:钱奠香《<福建方言字典>对<雅俗通十五音>的改造及其闽南方言代表性分析》、姚权贵《<近代民间文书地语音资料、特点与价值》、柯妍《唐话资料<粗幼略记>所记福州音研究》、魏小燕《闽南正音书<官音便览>音呼所记清代闽北官话地音系特征》、许彬彬《莱顿馆藏闽南方言<十五音>概述》。各位研究者利用各种民间方言文献对区域方言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区域方言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和研究思路。

第二组由许彬彬助理教授主持。汇报内容有:张辉、李安娜《从圈发到旁点:互鉴视角下的东亚声调标记研究》、刘一梦《19世纪美国学者茹力对汉语不送气塞音的分析》、蔡欣然《日本古辞书中的正音、借音——以<新撰字镜>为例》、王继超《民国时期音韵学通论著作的现代性理论意识》。各位研究者的研究视野相当开阔,从域外文字音韵文献到近代音韵理论的讨论,大大拓宽了音韵学研究的视野。

第三组由曹祝兵教授主持。汇报内容有:曹祝兵《劳乃宣韵学思想再探——以<等韵一得><简字全谱>为视角》、汪银峰《重新审视、评价<五方元音>系韵书的重要价值》、董冰华《汉语普通话的新起点——<中原雅音>的再辑佚与新研究》、钟雪珂《“韵法直横图”与日本江户<韵镜>学“唐音呼法”理论建构》、郭璇璇《朝鲜朝黄胤锡<韵法直横图>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特征》。各位研究者主要聚焦于等韵学类文献和传统重点核心韵书的研究和探讨。除了传统的文本文献整理解读外,还上升到了研究理论和谱系建构的讨论。无论从文献还是方法而言都是极具启发性的。

第四组由杨杏红教授主持。汇报内容有杨杏红《近代两本汉语语法著作在日传播的特点和意义》、张品格《日本<汉文典>与清季文法教学》、李几昊《释“扶留”》、吴凡《河野通清与<韵镜>训诂学》、郑子鑫《<福建语法序说>研究》。各位研究者的研究包揽了语法学、语言教学、训诂学。从微观的字词训诂到宏观的海外传播,内容丰富、研究视野开阔。

各分会会场论文发表结束后,大会报告B组学者开始发言。由汪银峰教授主持,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叶宝奎教授、叶玉英教授、李焱教授、吉林大学秦曰龙教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报告。

叶宝奎教授以《黄典诚先生对汉语音韵学理论研究的贡献》为题,总结了黄典诚先生的三大理论贡献即: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方言与音韵结合,互为交用、强弱轻重律。为后来的学习研究者提供了经验。

叶玉英教授以《论安大简<诗经>的上古音价值》为题,利用安大简《诗经》的韵脚字异文、连绵词异文来讨论上古楚方音和雅言的语音特征。把古文字和上古音结合,无论是对文字学还是汉语音韵学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吉林大学秦曰龙教授以《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关于汉语“东北话”研究资料的一点思考为题》,给我们展示了很多研究东北话的新材料和新角度。例如:伪满洲国时期政府编订的教科书等。

李焱教授以《从域外视角看清末官话与京音区别》为题,梳理了大量清代后期来华的传教士文献中对官话的记载,并与北京话材料相互对比,从而发现清末北京话和官话的区别。得出直至清末,北京话具有行业性、地域性、国别性的结论。

闭幕式由秦曰龙教授主持,秦教授科学总结了各位论文发表者的内容,认为,厦门大学李无未教授冷门绝学专项团队的学术态度是严肃的,学术作风是严谨的,学术成果十分丰厚,学术研究扎实可靠。同时,学术团队的学术视野十分宽广,包括了域内外的文献,共时历时性的研究视角,拓展了汉语史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最后,李无未教授对各位专家和学者与会表达了感激之情。他宣布,“东亚汉语音韵学近现代化进程”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团队项目开题论证会,获得圆满成功,以此为起点,开始进入新的研究进程。

通讯员:李几昊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Copyright© 2023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港澳宝典全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