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中文系将迎来百年华诞。为此,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胡旭,专门撰文《百年中文 薪火相传》,介绍中文系的百年历程和取得的卓越成就,祝愿中文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百年中文 薪火相传
胡 旭
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建立。在校主陈嘉庚、校长林文庆“首重国文”之办学理念下,厦大中文成为学校首批建立的学科。百年以来,虽数经易名,颇历分合,学科本质却始终未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大学的中文系升格为文学院,我系也正在为此进行不懈努力。
上庠名师
一百年来,我系的讲台上,活跃着很多名家的身影。
筚路蓝缕之时,陈衍、鲁迅、林语堂、沈兼士、罗常培等语言、文学方面的顶级专家,在此奠定了学科基础,并深刻地影响了我系的气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辛际周、余謇、周辨明、李笠、台静农、施蛰存、林庚等著名学者于民族危亡中,弦歌不辍,进一步加强了我系的学科建设。新中国建立以后,我系迎来又一批知名学者,徐霞村、彭柏山、郑朝宗、李拓之、黄典诚、陈汝惠、洪笃仁、周祖譔、应锦襄、石文英、黄炳辉、何耿丰、庄钟庆等,承前启后,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即便在十年动乱时期,也尽可能将教学上的损失降到最低。历尽劫波后,许长安、蔡景康、陈育伦、赖干坚、庄克华、周长楫、林兴宅等学者正值盛年,他们与前辈教师通力协作,存亡继绝,对高考恢复后学生的培养,付出了大量心血。其中林兴宅教授从80年代起致力于文艺批评新方法的探索,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誉为文艺批评新方法的开拓者。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李如龙、陈世雄、俞兆平、吴在庆、易中天、李国正、杨春时、叶宝奎、林寒生、朱水涌、黄鸣奋、苏新春等,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大放异彩,为我系的质变完成了量的积累。其中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主讲《汉代风云人物》《品三国》等,家喻户晓,开启了一个文化知识向大众普及的新时代。世纪之交,郑尚宪、王玫、林丹娅、王诺、李无未、周宁、代迅、李晓红、王宇等,先后在学界崭露头角,我系教学、科研实力大增,成功获得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正式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百年以来,还有一大批默默奉献的教师、干部及职工,在此无法一一提及,他们是我系教学、科研及管理的基石。
芬芳桃李
厦大中文人才辈出,梳理一下我系毕业生的人生走向,是百年华诞的题中应有之意。
我系培养了很多学者、教育工作者及文学家。如思想家、文学评论家刘再复,文艺理论家林兴宅、俞兆平、南帆,语言学家黄典诚、陈章太、李如龙、张振兴、甘于恩,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林继中、吴在庆、贾晋华,戏剧研究专家陈世雄、郑尚宪,台湾文学研究专家朱二,广告学家陈培爱,新闻传播学家邹振东,作家陈慧瑛、林丹娅、北村、郭爽,剧作家周长赋,等等。以上只是概略言之,实际人数要多得多。
与中文专业关系密切的文化事业,我系毕业生分布甚广。如《文学报》前副总编曾文渊,法律出版社前社长、党委书记黄闽,《半月谈》杂志社前主编林双川,作家出版社前总编张陵,《大众摄影》前主编高琴,《中华遗产》主编黄秀芳,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总编林彬,《工人日报》总编刘家伟,香港天地图书公司总编孙立川,香港良友传媒集团出版总监李以建,等等,皆为其中有建树者。
我系毕业生从政的比例很高,而且大多在仕途上很有成就。如中央委员、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许又声,解放军艺术学院前院长、少将陆文虎,全国政协前副秘书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林智敏,福建省委前副书记何少川,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前副主任、厦门市政协前主席张建,福建省政协前副主席张帆,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前检察长倪英达,厦门市政协前主席陈修茂,等等,皆为走在前列者。厅局级的领导数量众多,县处级领导则不胜枚举。
我系毕业生在企业界也能大显身手。如信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宋彬,成都城市名人酒店执行董事赵越刚,福建华闽进出口公司董事长刘平山,厦门元初食品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启明,江苏有润集团董事长李强胜,贵州农村信用联社董事长李萍,福建省工商银行副行长刘树勋,等等,皆于业界纵横捭阖,一往无前。
百年来,我系培育出的各界精英栋才,如群星璀璨,不一而足。如果说有什么共同特点的话,那么应该是自强不息而雍容淡雅,意气风发却超然物外。他们大多心怀感恩,事业甫成即予反哺,为母系的发展建设作出多方面的贡献。
《鼓浪》潮涌
我系历来注重文学创作,这是鲁迅、林语堂、洪深、施蛰存、林庚等前辈在此执教时逐渐形成的传统。一百年来,我系的文学刊物层出不穷,这里重点谈谈其中的典型——《鼓浪》杂志。
1926年12月,在鲁迅先生的鼓励和指导下,爱好文学的厦大学生先后成立“鼓浪文学社”,编辑出版《鼓浪》周刊,涵盖散文、诗歌、小说等多种文体。后因故停刊。1956年,《鼓浪》复刊,并再一次显示了强大的影响力,后来蜚声学界的系友刘再复、黄奇石等,都在1960年代初期出任过《鼓浪》主编。“十年动乱”期间,《鼓浪》再次停刊。1978年12月,《鼓浪》再次复刊,以刊登本系学生文艺作品、文艺评论为主。那是文学的黄金岁月,复刊后的《鼓浪》很快就显示出她的强大影响力,并得到冰心、舒婷等全国著名作家的关怀,一些正规刊物也经常从《鼓浪》中挑选小说、散文、诗歌和评论去发表,“鼓浪文学社”被评为全国优秀大学生社团。《鼓浪》培养了不少著名作家和评论家,如诗人蔡厚示,散文家陈慧瑛,文艺理论家许怀中、俞兆平、南帆,著名小说家北村、郭爽等,都是由《鼓浪》走向文坛的。适逢厦门大学百年华诞及中文百年庆典之际,《鼓浪》纪念专号业已付梓。跨越近百年,承载着一代代厦大人文学理想的《鼓浪》,必将迎来新生。
此外,《波艇》《采贝》《矜秋》《中文风》等中文系师生主办的校园刊物,和《鼓浪》一起,大大丰富了厦大校园文化,成为时代文学活动中一道道璀璨的风景。
“中文有戏”
厦大中文的演出活动历史悠久。早在1937年,“厦大剧团”成立,即以我系学生为主。随后不断发展,排演多种剧目,如《原野》《万世师表》《北京人》《家》等多部大型话剧的演出,皆获得成功。文革结束后,校园演出活动获得新生,话剧《于无声处》上演。该剧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歌颂时代英雄,揭露出卖灵魂者的无耻嘴脸。从导演、主角到男、女配角,绝大部分来自中文师生。1978年纪念“一二九”运动期间,连续上演六场,场场爆满,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1988年,在中文系话剧活动的基础上成立南强话剧社,集创作、导演、演出于一身,举办过多次大型话专场演出。1998年,与可口可乐公司合作,成功演出大型话剧《胆剑篇》,并与上海东方电视台合作拍摄节目《香港风情》。1999年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节目《梦想剧场》。2000年,与西门子公司合作,成功举办西门子之夜大型社团颁奖文艺晚会,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好评。新世纪以来,我系每年一度的毕业大戏,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参与和关注,由此催生“中文有戏”演出季,在厦大校园里和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看戏、赏戏、评戏”的热潮,诸如《青春摇滚》《我们的小镇》《诚毅人生:陈嘉庚》《来不及了》《阴道独白》《美人计》《日出》《风语》《陈嘉庚还乡记》《王亚南》《模范监狱》等大型节目的上演,引起校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打造厦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名片,全面展示了我系培育学生文艺才华的实绩。
彬彬之盛
经过一百年的发展,我系现有在职教师56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1人,助理教授12人。
高层次人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李晓红)、国家级“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周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代迅)、厦门大学特聘教授1人(李无未)、厦门大学南强岗位重点教授1人(王宇)、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2人(李晓红、代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周宁、代迅、胡旭)、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周宁、胡旭)、福建省文化名家2人(李无未、李晓红)、福建省新世纪人才2人(胡旭、钱建状)、厦门大学南强青年拔尖人才3人(钱建状、乐耀、徐勇)。
中文系下设9个教研室:文艺理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中文系实行系、所、中心合一的管理体制,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戏剧影视与艺术学研究中心、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汉语言文字应用和推广研究中心、新媒体动漫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等。
中文系现有3个本科专业,即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戏剧影视文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即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即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学,涵盖8个二级学科: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戏剧影视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即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以上片段虽只是管中窥豹,但基本能看出中文人的百年足迹。在第二个百年即将开始之际,我们将秉承“自强不息”之精神,在逆境中坚韧前行,在机遇中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