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中国语言文学系组织开展厦门大学国际学生“感知中国”项目系列活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系里将组织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一起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用脚步丈量,用镜头记录,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月五,过端午,粽叶青,糯米香,挂菖蒲,戴香包……”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在端午节将至之际,中国语言文学系与厦门大学学生工作处、厦门大学图书馆共同筹划,于6月20日下午联合举办了厦门大学国际学生“感知中国”项目第一期活动——“夏色倚青艾,缝香庆端阳”端午香囊制作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国语言文学系曹璇同学主持,邀请到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陈则旭老师、厦门大学图书馆文献保护与修复工作室洪婷瑜老师以及中国语言文学系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爽同学进行讲解与教学。淡淡药香,在思明校区图书馆凤凰花咖啡屋里弥漫着;一针一线,搭建起联结中外学生的无形桥梁。
活动伊始,王爽同学介绍了端午节的相关知识,让大家对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和相关典故有了大致了解。
随后,厦门大学医学院中医系的陈则旭老师讲解了常用中草药的知识。中外学生积极与老师互动,在老师的指导下闻嗅香草,切身体会了端午之香,也收获了老师精心准备的香囊礼物。
厦门大学图书馆文献保护与修复工作室的洪婷瑜老师现场演示了香囊的制作过程。大家凝神倾听,并在现场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各具特色的香囊。
每张桌子上都放有香囊材料包,囊布、针线、串珠和流苏一应俱全。
穿针引线,填充料包,链接吊坠,缝合收口,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聚精会神地缝制。
完成后,大家积极展示自己亲手制作的香囊,本次香囊制作活动在欢笑声与掌声中圆满结束。参与活动的国际学生岳永彬同学表示:“南光食堂的肉粽又香又好吃,参加了本系举办的‘感知中国端午香囊制作活动’后,才真切地了解到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这个节日延续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根脉。我们还有机会亲自参与制作香囊,一针一线成就感满满,有的同学说要带回国挂在车上,有的同学说要拿回宿舍挂在床头上,我缝了一个‘健康’香囊,要送给我最亲爱的人,以祈愿安康。”
款款香囊,声声崇福。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在仲夏的日子里,国际学生在一草一叶间中品嗅药香,在一针一线中感知中国非遗文化,这是视觉的冲击、触觉的体验,也是情感的交流与思想的升华。至此,厦门大学国际学生“感知中国”项目第一期活动圆满落幕。步履不停,感知不息,本项目接下来将组织更多文化体验活动,搭建一个让国际学生感知非遗,读懂新时代中国的平台,进一步培养国际学生知华、友华、爱华的情感,同时,在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的朋辈互动、分享过程中,增进中外文明互鉴和交流互信。
文:曹璇 梁子晴 蔡菲玲
图:梁子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