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14:30,港澳宝典全年资料2022级拔尖班古代文学与中国古典学板块读书会在南光一102-3开展。本次读书会由厦门大学中文系李盛尧老师领读《四库全书总目》,参会同学共同讨论。
本次读书会分为两部分展开。
读书会开始,李盛尧老师为大家推荐了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与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两书,帮助同学们更好入门文献学。接着,正式进入《四库全书总目》的导读中。李盛尧老师首先向大家强调目录学是研究学问的门径,“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通过研读目录,不仅可以了解书籍的版本源流,还有助于理清学术的发展脉络,而本次导读的《四库全书总目》即是古典目录的集大成之作。之后,李老师介绍了《总目》编纂缘起、编纂人员及编纂进程。李老师突出强调了《总目》的通行版本主要有“浙本”与“武英殿本”两种,长久以来,学界一直认为浙本出于武英殿本,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崔富章先生依据曹文埴《刊刻〈四库全书总目〉竣工刷印装潢呈览摺》,断定武英殿本的刻成时间晚于浙本,“浙本出于殿本”的错误认知才得到纠正。
然后,开始了《四库全书总目》中《经部总叙》的导读。《经部总叙》论述了自两汉到清朝两千年来经学的“升降得失”,并将其划分为六个阶段:其中两汉之学其弊在“拘”,即教条主义兴盛;魏晋至唐及宋初之学其弊在“杂”,即杂乱无章;宋朝庆历之后至南宋之学其弊在“悍”,即主观主义浓厚;宋末至元朝之学其弊在“党”,即宗派主义强烈;明末之学其弊在“肆”,而清朝的考据之学其弊在“琐”。李老师在原文的基础上旁征博引,补充了许多相关材料,有助于同学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经部总叙》的论述,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们研究古代文学的方法与能力。
李老师的精彩讲述、宏观视野,让同学们沉浸其中,并展开了热烈讨论。整场读书会气氛融洽活跃,圆满结束,效果良好。
图/文:周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