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19:10-20:50,由中国语言文学系2022级拔尖班班主任刘子立老师主持的“古代文学与中国古典学”板块的新一期读书会在南光楼102-1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所探讨的主题是《论语·为政》。
本次汇报的同学为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刘国阳同学。在正式讲解之前,刘同学首先指出了《论语》篇名与读法的问题,分析了三种不同读法的差异。接着,刘同学向同学们明确了《论语·为政》的主体,指出了孔子的精英化立场,即小部分是讲给当时的统治者,大部分是他的学生。
在讲到“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时,刘同学提出:儒家的“无为”和道家“无为”有何区别?这一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李嘉媛同学认为,儒家的无为是为政者有所作为之下的无为,而道家则是顺应自然的不作为。刘子立老师对此作以肯定,并补充讲解到儒家是有限的无为论,而道家的“我无为而民自化”则是绝对的无为。
在讲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时,同学们针对刘子立老师提出的“劝”的意涵展开了讨论。刘子立老师引导同学们从“劝”与“忠”“敬”的关系上思考,指出“劝”是“勤勉”的意思。张亚婧同学提出自己的困惑:“敬”后跟宾语,为何“劝”不同?对此,老师纠正道,“敬”后不需要跟宾语,它指的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精神状态,相应地,“劝”指的也是民众良好的德行。
在讲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时,刘国阳同学抛出问题:‘孝”和“为政”,“百姓忠”之间的关联是怎样的?在同学们讨论后,刘同学给出自己的观点:血亲关系要服从于政治关系,宗统要服从君统。对此,刘子立老师补充到,儒家讲亲亲尊尊,刘同学认为的亲亲服从于尊尊是没有问题的,但尊尊不能取代亲亲,并以《小雅·楚茨》为例展开了详细的讲解。
在读书会的过程中,刘子立老师也时时引导同学们从整体的视角上来把握《论语》。他指出,《论语》的表述不是概念表述,它反映的是孔子不同阶段的人生状态。《论语》里的孔子是立体的,而《礼记》里长篇大论的孔子反而是平面的。
本次读书会中,刘国阳同学的讲述清晰深刻,与会的同学们细心聆听,刘子立老师适时作出点评,共同营造了和谐融洽的读书会氛围,反响良好。
图/文:蔡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