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张清华:文学批评的阐释尺度与限度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03日 访问次数:


2023年3月5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教授受邀为厦门大学中文系举办了题为“文学批评的阐释与限度问题”的讲座,本次讲座为“南强学术讲座”第1150讲,厦门大学中文系徐勇教授和王宇教授分别担任主持人与评议人,中文系景欣悦助理教授和本、硕、博学生到场听讲。

1EBE0

174E4

讲座伊始,张清华教授就提出了“权力”与“权利”之别,并指出批评家是“有限的说话者”,对文学作品持有的是“权利”而非“权力”,切不可妄自尊大,将自己正确路线的代表、真理的持有人,用专断的态度为作品定性。与此同时,张教授对当今批评家一致“唱赞歌”的现象表示了担忧:要构建良好的批评生态,文学批评需要“古老的敌意”与“必要的反对”。说到这里,张教授再一次提醒我们,相比于庸俗的赞美,那些盲目鲁莽的批判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20世纪50年代的“萧也牧事件”即是明证。

27C75

厘清了批评家的身份之后,张清华教授转而探讨“批评何为”的问题。他追本溯源,以张竹坡、金圣叹、李卓吾、王国维等古代批评家为例,很敏锐地指出文学批评是古人读书时的一种“本能”,产生于读者的交流欲望,或说是一种“学术的剩余”。进一步地,张教授表明文学批评的本质就是“对话”,而且是一种多向度的对话,不仅与当下的文本进行对话,还要与种种“潜在文本”甚至整部文学史进行对话,也由此成为了一种具有创造性和虚构性的工作。

针对批评尺度的问题,张清华教授也提出了很有见地的看法。他借鉴了恩格斯的观点,提出文学批评应当同时具有“历史的”与“美学的”两种标准。其中,历史的标准意味着历史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对话关系。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文学都是当代文学,倘若放弃历史的标准,在不同时空中的作家之间进行比附,必将导致文学批评的不成立。至于美学的标准,张教授辩证地指出,它看似是一种永恒静止的艺术原则,实则也是带有历史性的:正如先秦文学的美学标准对汉代大赋而言是无效的;“京味小说”中的语言风格,不能用来比附张爱玲和王安忆;而鲁迅作品中的许多语句放在今天的语言环境中,难免会被视为“病句”了。此外,作为现代诗研究专家,张清华教授特别以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例,阐述了文学批评的道德禁忌问题。张教授独到地指出这首诗是海子的“绝命诗”之一,倘若不顾海子其人的生命经历与创作意图,专断地依照字面义进行理解,无疑是一种不正当、不道德的批评。

之后,张清华教授论述了文学批评的“情理”“学理”“义理”问题。一般而言,同时符合上述三“理”的批评方能有价值的批评,但纵观中国文学批评史,也不乏例外:如张竹坡批评《金瓶梅》、闻一多批评《诗经》,皆不合义理,然而见解独到,令人读之饶有兴味,也不失为优秀的文学批评。

讲座最后,王宇教授就萧也牧事件与“权力、权利之辩”的问题与张清华教授进行了简短的学术交流,同学们也根据讲座内容踊跃提问并获得了张教授的耐心解答,此次讲座圆满落幕。

2785A

33F7F



文:郭良干

图:刘子墨、张莉萍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Copyright© 2023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港澳宝典全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