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列讲座
报告题目:
听取惊雷又一声——谈新作《财富如水》的写作
报告人: 卢新华 著名华文作家
主持人: 林丹娅、李无未教授
时间: 2010年9月13日(星期一)下午3:00
地点: 人文学院(南光一)320会议室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卢新华简介: 卢新华,男,1954年生,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89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东亚语言文化系,获得文学硕士学位。著有短篇小说《伤痕》,中篇小说《魔》,长篇小说《森林之梦》、《细节》、《紫禁女》等。 2010年8月,他推出新著《财富如水》,这是一部闪耀着东方智慧和崭新人文精神,融哲学、文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和宗教于一炉的经典之作,全面、系统、别出心裁论述财富、财富和人的关系。该书颠覆了传统的发展观和财富观,首倡“合天道,衡人欲”,为身陷异化泥淖的现代人寻找解放之路。2010年9月13日下午三点,著名华文作家、中国伤痕小说的重要代表人卢新华先生带着他的新作《财富如水》来到厦大人文学院,为人文学院师生开办了一场题为“听取惊雷又一声——谈新作< 财富如水>的写作》。当日,人文学院会议厅坐满各专业学生,两位印华作协主席袁霓与著名作家明芬的老师也前来为卢新华先生捧场。在场的所有师生都期待卢新华先生的讲座,听取他继《伤痕》之后,再次给中国文学界带来惊雷一声的作品《财富如水》背后的故事。
本次讲座由中文系的林丹娅与李无未两位教授共同主持。首先,林丹娅教授代表全体师生对卢新华先生来到厦大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她说,两年前在广西南宁召开的国际华文文学研讨会上与卢新华先生相遇,回忆起1978年由其引领的“伤痕文学”思潮带给文坛与社会的震动与反思,就非常希望卢新华先生能来厦大为厦大师生开场讲座,现在,这个希望变成了现实。林丹娅教授风趣地说,卢新华先生经过32年后,今天是从当代文学史的书本本走到我们面前的作家,其人其作在林教授读书时期就已有了广泛的影响力。林丹娅教授介绍说,虽然卢新华先生沉寂了一段时间,但是,这一次他所带来的新作,给中国文学史又带来了一次震撼,《财富如水》继小说《伤痕》之后,又揭开了新时代了另外一道“伤痕”,这不仅是一闪耀着东方智慧和崭新人文精神的作品,同时也融哲学、文学、政治经济学等学科为一身,是一部跨文体、跨学科关于财富观与人生观的作品。接着,李无未教授热烈欢迎了卢新华先生的到来。李无未教授回忆说,当年自己是在《文汇报》上读到卢新华先生的作品《伤痕》的,当时看到《伤痕》中对于历史的反省与深刻感受,也引起了李无未教授自己对文革的反思。李教授幽默地说,林丹娅教授已经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了卢新华先生,接下来还是留更多的时间请卢新华先生为在场的师生进行讲座。
卢新华先生首先感谢了林丹娅、李无未以及苏永延三位老师的盛情与安排,感谢印尼作协两位作家的热情捧场。他提到现在媒体仍然很习惯,也很乐意将“卢新华”这个名字与“伤痕”联系在一起,但就他个人而言,是十分想抹去“伤痕”留在他身上的印记的。当谈到他对厦门的印象时,卢新华先生回忆到85年他离开《文汇报》下海,经漳州抵厦门。其实,他对厦门心仪已久,一直希望来厦门大学参观鲁迅纪念馆。说到这里,卢新华先生又谈到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对其写作的影响,如许寿裳先生在评论鲁迅先生作品《祝福》时曾说,“《祝福》之悲不在狼吃阿毛,而在封建礼教吃祥林嫂。” 对他震动很大,引起了他对文革的思考,是触发他写《伤痕》这篇小说的灵感与最初动机。
接着,卢新华先生畅谈了小说《伤痕》,以及“伤痕”这个概念对于他个人的意义,也谈到了他创作《财富如水》的动机。这三者的相辅相成,铺就了卢新华先生创作的两个巅峰。卢新华先生首先用苏东坡的一句诗谈了他的感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他希望跳出中国社会的地域局限,从而更进一步地对中国社会做一个透彻的解剖。对中国社会进行彻底解剖,是卢新华先生一直以来的理想。在写了《伤痕》之后,他就一直在思考,时代的伤痕有历史的原因,在空间上也会受到地方文化的影响。只有跳出地方文化的局限,才能完成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剖析。因此,他选择了留学,他认为,“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更重要”。在留学的过程中,他蹬过三轮车,做过赌场的发牌手,各种各样的职业经历,更加深了他对“财富如水”认识。卢新华先生说,南宋时期朱熹曾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到了文革时期,天理已经变成了“抑制物质欲望,从灵魂深处闹革命”,这是文革时代的“伤痕”;而新时代中,为了扭转当年的“伤痕”,曾经将“存天理”发展极致的人们,而今却将“存人欲”发展至极致,为积累财富,社会上已经无所不用其极。而这个时代的第二道“伤痕”,也就是人们对于财富的贪婪。卢先生介绍,《财富如水》这本书,就是为了介绍他对财富“如水”的一种真实体验。财富作为其中的一个切入口,更能体现中西方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卢新华先生又由这本新作回忆了他的一些往事。他说,自己算是文人下海的第一人,因为投资不利,导致了破产。后来做了赌场的发牌员以后,在赌桌上更是将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卢先生说,这时候他常常想起一句古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正是财富给人带来的影响的一个最佳比喻。
作为“伤痕”小说的开山作者之一,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卢新华先生又以一个负责的知识分子姿态重新站在读者的面前,并且给读者们带了一种新的震撼。在新时代中的物质横流中,人性的丑恶也在其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卢新华先生说,他始终保持着这样的自我心理,人生就是要读好三本大书,“书本知识,自然以及社会。在92年以后,卢先生每年都会回国三个月,用这三个月的时间来观察中国的发展情况,也就是在这样的观察中,他发现了新时代中人们对于财富的执着与贪婪。“财富如水”,卢先生说,只有去除掉对财富的执着与贪婪,才能减轻这一道“伤痕”对于时代的印记。
卢新华先生演讲完毕,是他与在场师生的互动环节。许多同学提出关于财富与人生、及自我规划等等问题,甚至就财富观提出的质疑与商榷,卢先生细致地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赢得了师生们热烈的掌声。难得的是,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可以在现场买到苏永延老师特别从书店里搜集来的《财富如水》这本书,以便使同学们可以在现场得到卢新华先生的签名。别开生面的讲座使同学们在新学期开学伊始,就进入了浓厚的文学学术氛围中。(中文系研究生许筱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