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中文系列讲座51] 李龙云:我与我的文学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8日 访问次数:


中文系列讲座


报告题目:我与我的文学

报告人:李龙云剧作家、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编剧

主持人: 人文学院院长周宁教授

时间:20081210(星期三)晚730
地点:南光一(人文学院)320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中文系

报告人简介:

  李龙云,男,北京人,现为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编剧。  1968年起在黑龙江历经北大荒生活十年;其间,1970年始作诗,1972年冬发表处女作组诗《风雨楼中的歌》,之后写剧本。1978年入黑龙江大学中文系。同年创作《有这样一个小院》,在北京公演,引起争议,为戏剧家陈白尘赏识。经报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特许,1979年破格录取入南大中文系,师从陈白尘等人。此间创作《小井胡同》,1981年获南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专职剧作家,2002年转往中国国家话剧院。  

  1988年被美国沃特福尔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20世纪末被评为“当代中国最有潜力的剧作家”。因剧作公演颇受青睐,2002年的中国话剧被称为“李龙云年”。  

主要剧作:

  《有这样一个小院》

  《小井胡同》

  《这里不远是圆明园》

  《荒原与人》

  《正红旗下》

  《万家灯火》

  《叫我一声哥,我会泪落如雨》

  《瑞雪飘飘》


20081210日晚上七点半,中国当代最有影响的剧作家、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编剧李龙云先生在人文学院320会议室与爱好话剧艺术的厦大师生举行了一次题为《我与我的文学》的座谈会。此次座谈会由人文学院中文系戏剧戏曲专业主办,陈世雄教授主持,一同与会的还有中文系戏剧影视与艺术教研室郑尚宪教授与苏琼副教授等。在近三个小时的座谈时间中,李龙云先生不但从自己的师承渊源、身世背景、创作历程与心境等几个方面与同学们进行了有益交流,还热情回答了与会者的积极提问,大家一同融入了一场具有实际意义的座谈会。

座谈会伊始,李龙云拿出几份讲稿,对同学们说,我不知道大家对我有多少了解,也不知道大家想了解我什么,所以,就准备了几份不同内容的稿子。由此可见,李龙云先生是一位至情至性、内心充满人文关爱的人。整个座谈会大致分为李龙云创作历程与作品介绍两个部分。会中,李龙云先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戏剧创作进行了感性至深的经验介绍,让所有与会者深切感受到艺术与人性的交相辉映。他气质中有那种艺术家很强的感染力,他很幽默,他生活的具体态度可能受到故乡的影响,中国的、传统哲学的东西,他都带一点;但是一进入剧本,李龙云就是个严肃的剧作家。他是在用文字实践着自己的艺术理想。

李龙云师从陈白尘,1979年在黑龙江大学就读期间,因《有这样一个小院》的创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由此被南京大学中文系破格录取为研究生,从此与话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出生地北京赋予他独特的历史人文的厚重感,北大荒生活给了他生活的磨砺和独特的感悟,让这个感性的汉子用自己的文字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李龙云谈到了自己的父母与身世,他的声音饱含深情又出奇的平静,带着粗犷的北方味也有不温不火的京腔。“罗圈胡同,小四合院,前门,琉璃厂,大栅栏......”一个个名字幻化成鲜活的历史,从李老师的口中缓缓道来,北京的历史与文化立体呈现在厦大师生面前,这一切不再是与我们毫不相干的历史与文化。李龙云先生沉淀着北京人文风情的话语使我们仿佛与他一起徜徉在未名湖畔,百花深处,使我们也仿佛伸手就可以触碰到历史的气息。李龙云先生对自己身世与家庭的叙述让我们感到作家内心充满厚重的历史感与独特的身世感。在谈到改编老舍的作品《正红旗下》时,李老师又一次谈到自己的身世,他说“我不是旗人,我是汉人,但是我前一段时间偶然得知,我的家族血缘中有北方胡人的血统。这份情感对我对于自己身份的肯定是很重要的。”接着,李龙云讲到自己在北大荒垦荒十年的经历。他深情总结,千千万万的知青在北大荒劳作十年,把荒原变成了粮仓,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们突然发现,原来的北大荒湿地正是“亚洲之肺”,现在慢慢退耕还林,我们知青的心血、十年辛苦就这样没有了,这是历史也是现实。一番反思,足见李龙云先生对于知青与人性、历史与回忆、文学与政治有着他独特的见地。

谈到自己作品《有这样一个小院》,他带着一种复杂又矛盾的心态。因凭借这部作品而被陈白尘先生看中自己,他觉得骄傲;因这部作品的青涩稚嫩,他觉得惋惜。他回忆说,因《有这样一个小院》的引起的争议,也引来了陈老的关注,开始考虑要破格录取他读南大的研究生,陈老先让自己已在黑龙江工作的学生亲身前往黑龙江大学考察李龙云,并交代说“如果此人是忠厚老实之人,方可考虑;如果此人是世俗之人,作罢”,最终陈老得到的答复是“无可厚非”。这是陈老重学识也重人品的表现,也是对李龙云先生为人的中肯评价。回忆起恩师陈白尘老先生,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李龙云。他将恩师之情深深珍藏在心底,从关于他们的交往叙述中,我们看到了学者之间的质朴真情。李龙云先生非常重视精神导师在自己生命中的意义,他还谈到在陈老去世后,于是之先生对自己及夫人的影响。从李龙云先生的感怀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重情重义的艺术创作者所具有的细腻心绪。其间,李龙云先生因真情所致而几乎哽咽,这份情谊也深深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此后,李龙云还分别谈到自己的话剧《小井胡同》、《荒原与人》、《正红旗下》、《叫我一声哥,我会泪落如雨》、《万家灯火》等众多剧作所包含的内蕴。其中,如《小井胡同》包含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的影子;改编老舍先生的《正红旗下》是北京人对历史的感情;《万家灯火》是他的唯一一部“命题作文”。但明显他对自己创作的《荒原与人》和《叫我一声哥,我会泪落如雨》更是赋予了独特的人性体验。《荒原与人》是对北大荒生活的触动;《叫我一声哥,我会泪落如雨》则真挚地体现了男人之间刻骨的情谊。在李龙云先生深情朗读《叫我一声哥,我会泪落如雨》中的对白片段时,大家仿佛看见他就是那重兄弟重友情的剧中人。此后,他还谈到了2006年发表的《天朝上邦》三部曲——《国事》、《家事》、《天下事》。李龙云先生以凝重、朴实、深沉的艺术风格创造出一部部优秀剧作时,又时刻显示出一种不满足。这种谦和是真诚的也是发自内心的,在这谦和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真切感觉到作家骨子里的执着、自尊与倔强。

李龙云先生在与师生们研讨话剧创作技巧时,还多次提到戏剧搬上舞台过程中的种种经历,有《荒原与人》排演前带领全体剧组到北大荒体验生活;《万家灯火》自己在北京郊区的封闭创作心情,以及该剧与林兆华导演的配合与对改动的处理态度。当有人问到“在剧本创作初期如何避免作品幼稚”时,李龙云先生坦言自己的早期作品《有这样一个小院》虽然引发了社会大讨论,但也有艺术上的不成熟之处,并鼓励学子实现艺术创作与自身生活体验的结合,他说剧作不是完全表现自己,但有自己的生活体验,还主动提出留下联系方式长期与戏剧爱好者分享经验。又有人问到“对于他人对自己的戏剧作品提出建议时,该如何对待这些意见”时,李龙云先生更是详细而耐心地讲解到“先将这些意见记下,然后分类分别对待,对于有益而且可以改动时积极吸取,对于难以融入剧情的部分则暂时搁置,以待定稿过程中根据需要予以取舍。”

时间在富有意义的你言我语中悄然流逝,可现场的问题仍一个接着一个,热烈的讨论气氛持续到晚上十点多,大家还意犹未尽。考虑到李龙云先生第二天还有重要会议,只能将良好的互动和富有激情的学术讨论机会留待日后。主持人陈世雄教授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仍兴趣颇浓地参与讨论并最后作出了总结发言。他对于李龙云先生对于话剧创作的经验介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表示了感谢,同时表示自己作为李龙云先生的同时代人,对李龙云先生至今仍坚持创作并不断取得成就的敬佩,还强调自己在李龙云先生的剧作中感受到了时代气息和人性的深邃。历时近三个小时的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陈治、张哲赢报道)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Copyright© 2023  港澳宝典全年资料  版权所有   闽ICP备0500547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480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港澳宝典全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