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中国传统音韵学的特色
报告人: 薛凤生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资深教授
主持人: 叶宝奎
时间: 2007年11月6日(星期二) 19时30分
地点: 南光一,320室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中文系
报告人有关简历、学术情况简介:
薛凤生,男,1931.10.9.生,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复入同校中文研究所攻读古典文学,获硕士学位,旋赴美留学,入印第安纳大学,专攻理论语言学,获博士学位,即留美任教。从事汉语研究与教学,尤重音韵学与汉语史的研究,成绩卓著。曾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文系教授,《中国语文教师学会学报》主编,台湾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华中工学院语言研究所兼任教授。80年代以来多次回国讲学,曾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徐州师大等校作过系列学术报告。
中国传统音韵学的特色
—记薛凤生先生的讲座
2007年11月6日(星期二)晚上,著名语言学家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资深教授薛凤生先生在厦门大学南光一320报告厅作了一场题为《中国传统音韵学的特色》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厦门大学中文系主办,叶宝奎教授主持,语言教研室老师和相关专业的博士生、硕士生及部分高年级本科生与会听讲。许多同学慕名而来,会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叶宝奎教授首先介绍了薛凤生先生的简历和学术成就,并对薛先生的著作《北京音系解析》、《中原音韵音位系统》、《汉语音韵史十讲》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希望同学们认真研读。
接下来薛先生由一则小故事作为引子全面讲述了他的治学特点,有人以为薛先生的治学方法和传统的很不一样,而薛先生则认为他恰恰走的正是传统音韵学研究的路子。
薛凤生先生主要围绕以下几点阐明了他研究汉语音韵所遵循的理论原则:一是采用音位学的理论与方法,并将音位学的观念贯穿于他的学术研究的始终。这是他与高本汉开创的音值精细构拟的研究思路很不一样的。1、薛先生结合实例讲解了什么是音位学、为什么要采用音位学、音位学的目标等相关问题。力主音系研究只能建立在音位基础之上。2、对古代韵书的研究,其主要的工作应该是解释和阐述,并整理出当时的音系,而不是重新的构拟(Reconstruction),高本汉等采用研究古印欧语的方法来构拟和推论汉语音系的做法未必妥当。
二是对于中国传统韵书的看法。1、薛先生主张必须充分信任古人所编的韵书,编写韵书的目的之一是正音,推广标准语,许多韵书的记录是可靠的。韵书、韵图的编排非常精密,可以藉此推论其音系,探求汉语演变的规律,解释语言现象。2、中国古代诸如《切韵》、《中原音韵》等韵书的传统是音位学的,韵书不是记发音,而是记录音位对比的音系,韵书记音本质上是音位性的。3、批驳了把《切韵》看作大杂拌的观点,强调对传统韵书的看法应该是把这些韵书看作一个完整音系的反映,音位研究必须建立在这个认识之上。《切韵》音系反映的应该是一个单一音系,虽然在某些小地方也会有一些变通。4、我们能够根据韵书得出具体音系,并通过音变理论可以将《切韵》、等韵图、《中原音韵》等所代表的音系联系起来。5、《切韵指掌图》等韵图同样反映当时的语音实际,不仅仅是解释《切韵》的工具,并充分肯定了中国等韵学中蕴涵的音位学观念。6、运用音位学理论对“内外转”和“等”等术语作了解析。
薛先生为有这么多的同学认真听讲音韵学的报告感到十分高兴,侃侃而谈一个半小时,言犹未尽。同学们被薛先生深入浅出的精彩即兴演讲所吸引,并就一些问题向薛先生请教与讨论。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讲座圆满结束。大家仍感意犹未尽,期待着能有更多的机会聆听这样的声音。(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