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下午,港澳宝典全年资料于南光320举办了一场题为“汉语的现代转型与欧化语法”的讲座,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日本关西大学名誉教授沈国威应邀主讲。本场讲座由港澳宝典全年资料教授李无未主持,中文系师生到场聆听,共享学术盛宴。
在今日的讲座中,沈国威教授深入探讨了汉语现代转型的重要推手——“欧化”现象。讲座基于王力先生80余年前的开拓性工作,重新审视了汉语现代转型过程中的欧化实际情况,尤其是王力先生特别关注的“复音词”问题。
讲座开始时,沈国威教授介绍了日本和中国关于语言的近代与现代的划分,强调现代性在语言上的表现之一是言文一致。在探讨近代与现代的划分时,沈教授首先回顾了王力先生和吕叔湘先生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将马礼逊到达中国传教的1807年作为近代到现代过渡的起始点更为合适,整个十九世纪应视为汉语现代化的一个准备时期。
随后,沈教授介绍了日语近代的国语改造,并提出了一个研究新视角,即词汇对日语近代化的影响。针对从近代到现代过渡阶段中的汉语,沈教授总结了这一阶段汉语发生的变化。他指出近代随着社会的改变,语言的使用也发生变化,在19-20世纪之交,汉语出现了许多的“新名词”。沈教授着重分析了这些“新名词”的内容与形式,并将这些“新名词”分为三类,认为这些“新名词”引发了汉语的转型。
沈教授接着梳理并检讨了王力先生关于汉语欧化语法的主张,指出王力先生在欧化语法及复音词方面的观点在当今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在《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语法理论》中,王力先生专门讨论了欧化问题。王力先生指出,语法的欧化即词语的复音化,大多数复音词跟英语翻译有关,包括对原有复音词的利用、词性的变革等。随后,沈教授详细介绍了王力先生关于复音词的观点,包括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创造、复音词的语法义与词汇义,以及复音词对于中国语法的影响。沈教授指出很多复音词的创造都源自早期传教士或汉学家所编写的英华字典和英和辞典,他详细考证了这些词典如何从日本辗转流回中国并影响汉语,最后提出了“欧化语法从东方来”的观点,指出这些复音词的考证应当放眼于东亚汉字文化圈。
沈教授的讲座不仅为大家梳理了汉语的现代转型的脉络,还提出了欧化语法从东方来的新观点,并指出了当前现代汉语词汇溯源方面的研究尚有欠缺。李无未教授在总结沈教授的演讲时,称赞沈教授的词汇研究具有国际性的视野,并指出当代的研究不止是词汇学,音韵、语法、文字等研究同样需要具有国际性的视野。讲座后的讨论环节中,现场师生反响热烈,积极交流启发与疑问。有听众对沈教授关于近代词汇使用频次调查中的选词提出了疑问,沈教授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回应。叶玉英教授询问了词汇使用频次变化曲线的制作方法,沈教授解释说,日本词汇使用频次的变化曲线是利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提供的Ngram Viewer工具制作的,而对于国内词汇的使用情况,则可以通过BBC数据库和北大数据库等资源进行分析。在讨论中,李焱教授肯定沈教授的观点,他特别指出沈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现代汉语词汇溯源工作,是一片充满潜力的研究蓝海。他强调,沈教授作为该领域的开拓者,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仍有许多工作可供后来的学者继续跟进与深化。
在交流讨论后,本场讲座圆满结束,沈教授的分享使大家对汉语的现代转型和欧化语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研究和探讨,以促进我们对这一领域的认知。
图/文:曹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