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6日星期四晚7点至9点,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中文项目崔问津副教授应厦门大学中文系之邀,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南光楼一320会议室举行了“鲁迅与中国对偶式思维的现代转化”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厦门大学中文系刘晓宇助理教授主持,胡行舟助理教授参与,中文系硕博生、2022级拔尖班本科生到现场聆听。
崔问津副教授从鲁迅对中国传统对偶式思维的反抗出发,结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出关》《十四年的“读经”》《阿Q正传》《写在<坟>的后面》等作品,一步步挖掘出鲁迅在“清峻”与“通脱”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张力中凸显的现代性因素,巧妙地揭示了峻急中的通脱、通脱中的峻急,带领同学们看到毒药与良药之间的互补关系。
讲座伊始,崔问津副教授由八卦图直观形象地引入,探索中国对偶式思维“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黑白相互转化”的重要特征。接着,崔问津副教授点明儒法道诸子思想不同,但共同扎根并分享对偶式思维。崔问津副教授还指出,鲁迅批判的“聪明人”类型与尼采否定的“教士”类型实际上体现出中西方传统思维在对待主客体关系上的区别,鲁迅与尼采二位重要的思想家既是其传统的反叛者,又是各自传统的现代激活者。
交流提问环节,大家就中国对偶式思维与黑格尔辩证法、鲁迅的自然主义文学观产生了热烈的讨论。刘晓宇、胡行舟对此次讲座进行总结,在场听众在中美研究方式的碰撞中受益匪浅,在崔问津副教授广阔的中西方比较视野中获得不少启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冯仟慧
图|刘子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