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 月13日,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论坛在厦门大学成功举办。复旦大学中文系从2016年开始启动古代文学研究生校际论坛,至2023年,已先后举办五届。历届论坛均采取老师带队,论文报告人、评议人由学生担任的模式,旨在为复旦和友校在读研究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讨论的有效平台。本次论坛是这一校际论坛的第六次活动。论坛由复旦大学中文系、厦门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厦门大学中文系承办。复旦大学中文系、厦门大学中文系共六十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13日上午八时半,论坛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七号会议室开幕。开幕式由厦大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洪迎华副教授主持。在开场白中,洪老师用一联诗“春风有信声声好,学海无涯步步深”表达了对各位参加论坛的同学的祝福和鼓励,希望同学们在今天的论坛中有新的发现、大的收获,尽情享受学术碰撞和交流带来的喜悦。
在致辞环节,港澳宝典全年资料党委书记黄宇霞老师首先致辞。她简要介绍了自1921年厦门大学建校以来中文系的发展历史,回顾了厦大中文一百余年来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希望这次论坛成为厦大中文系向复旦中文系学习的一个良好契机,希望厦大的老师和同学们能充分利用好这一论坛,为重振厦大中文的辉煌而努力。
接下来,厦门大学中文系吴在庆教授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建国后到现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复旦中文与厦大中文两校、两系之间密切的人员交流和学术交往的历程,谈到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分配到厦大工作的应锦襄教授到本世纪初引进的胡旭教授等复旦毕业生对厦大中文系教学科研水平的贡献。又谈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自己与复旦大学中文系陈允吉教授、陈尚君教授在参与《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才子传校笺》等重要著作的集体编撰中所结下的深厚情谊。最后,吴老师向论坛表达了真挚的祝贺,认为这次论坛是两校中文系学术交流史上的一个新的建树、新的创举,祝这次论坛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复旦大学中文系查屏球教授在致辞中,对厦门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得风气之先”的地位表示景仰,并接着吴在庆老师的话题,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自己刚到复旦任教时,受导师的委托,去看望刚退休不久,到上海走访老朋友的厦大中文系周祖譔教授的细节。查老师的讲述娓娓道来,惟妙惟肖,活画出了周先生的潇洒风度与坚强意志,令在座师生无限神往。
厦门大学中文系胡旭教授在致辞中,向厦大的同学们介绍了复旦中文系此次带队的四位老师卓越的学术成就,并简要回顾了此次论坛的筹备过程,向大力支持论坛举办的厦大中文系领导,以及负责具体筹备工作的教研室同仁表示感谢,希望同学们能诚恳地、热烈地、精诚地进行交流,祝愿此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复旦大学中文系侯体健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校际论坛的举办历史,认为这一校际论坛,不仅促进了复旦同学的进步,而且加强了整个古代文学学界年轻学者的交流,他期待两校同学能借助这次机会,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为自己今后的事业和生活都带来积极的影响。侯老师还对厦门大学中文系的隆重、热情的招待表示感谢,赞美厦大校园“既有山又有水,还有海,尤其有海浪的声音”,令人心胸开阔,并邀请厦大的老师同学回访复旦,感受光华楼磅礴阔大的风光。
在开幕式的最后,侯体健教授代表复旦大学中文系,将一套新近出版的《王水照文集》赠予厦门大学中文系。全体与会人员在厦门大学科学艺术中心前留影,将两系友谊定格在芙蓉湖的碧水清波之畔、嘉庚主楼前的和煦春风之中。
上午十点至十二点,论坛第一场论文报告会在厦大科艺中心七号会议室举行。本场报告由厦门大学中文系李菁副教授主持。
吴思奇同学(复旦大学)的报告题目是《鲍靓生平重绘--从<神仙传·鲍靓>说起》,报告从《神仙传·鲍靓传》的原始文本入手,对《太平御览》所引《神仙传鲍靓传》的真实性持谨慎态度,并对其进行辨伪。梳理了中日道教学者对鲍靓的研究成果,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发现鲍靓生卒年及任南海太守时间存在争议。评议人杨梦雅同学(厦门大学)肯定吴同学在辨析材料时注重史料的来源依据,但认为依据史料来源只能界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仍需依据推测,若能搜寻到更多材料加以旁证,对其生卒年的考证会更为精确,论证也会更加有力。
许显晖同学(厦门大学)的报告题目是《<兰亭集序>不入<文选>的历史考察》。报告认为,《文选》未收录《兰亭集序》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一方面,在梁代,国家治业的政治性书写成为上巳曲水序诗的核心。另一方面,受时代话语与文学传统的制约,《文选》所收偏重文辞艳丽、风格雅重之文,而《兰亭集序》在审美意趣上大异于是,并认为时代因素可能才是决定选录与否的推手。评议人何斯睿同学(复旦大学)针对本篇论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表示可以补充对当代学人相关研究成果的概述,以突出本文的创新性。
陈毅超同学(复旦大学)的报告题目是《论<弘明集><广弘明集>所收<檄魔文>之流传、作者及其所反映的中古佛教观念》,报告通过论述《檄魔文》的流传,《檄魔文》的成文时间与作者,《檄魔文》的内容及与佛经“降魔”故事的区别,以及《檄魔文》所见中国中古之佛教观念,认为《檄魔文》不仅反映了中古时期佛教与君权融合的历史,还可能展现了民间佛教文献进入知识分子视野并为知识分子所利用、改造的历史。评议人高萌同学(厦门大学)肯定了陈同学文献考证能力,但认为文献综述部分的论著排序,以及全文详略安排、章节设置等方面还可以稍加调整。
洪嘉俊同学(厦门大学)的报告题目是《佛道经名入诗与意象化——以<楞严经><黄庭经>为例》。报告以《楞严经》《黄庭经》为文献基础,对于作为诗歌异质元素的佛道经名,通常在哪些情境下、以哪种方式入诗,在入诗过程中如何逐渐与诗体相契合,从而成为诗的有机组成部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评议人谢怡同学(复旦大学)肯定该文章层次分明、层层推进,并建议引用理论概念时可以标明出处、简要阐释其内涵,得出理论性结论应该展开推论过程,尽量避免从理论到理论,并提出一些文献处理上的细节想法同报告人商榷。
李非凡同学(复旦大学)的报告题目是《王斌<五格四声论>佚说考——齐梁声律学与梵语诗学的交汇》。报告认为,王斌所撰《五格四声论》是齐梁声律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其书至唐代以降却散佚无存,幸而保存在空海《文镜秘府论》中的“十规”“六犯”“八对”三组条目可以直接推定为王斌佚说,详考其说,往往与沈约有别而与刘勰相近,显示出永明声律学中潜在的僧俗之别。评议人郑颖涵同学(厦门大学)肯定此报告能够在历史材料的重叠累积之中钩沉拾遗,勾勒出这部湮没已久的齐梁声律学著作的轮廓,并就文章的论证方法、逻辑构架,比如如何确定“十规”“六犯”“八对”相对《五格四声论》整体的纲目性地位等问题同报告人进行了讨论。
下午两点至三点半,论坛第二场论文报告会在厦大南光一101会议室举行。本场报告由复旦大学中文系唐雯教授主持。
金国印同学(复旦大学)的报告题目是《韩柳科举试赋与文章路径选择》。报告认为韩柳科举试赋反映出的创作倾向,与后来二人文章路径的选择基本一致,并比较分析了韩柳赋在立意、取材、行文等方面的异同以及二人对骈文的不同态度。评议人王心雨同学(厦门大学)肯定这篇论文在韩柳古文家的巨大光环下关注到了他们的骈文,全文结构合理,层层递进,且文献翔实,以小见大,非常值得学习。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疑问,如文章的题目是韩柳科举试赋与文章路径选择,但文中并没有太多将二人科举试赋的创作倾向与后来二人文章路径的选择结合起来的论述,建议报告人在这方面进行加强。
肖悦同学(厦门大学)的报告题目是《李白与唐赋的散化以及“新骚体赋”的形成》。报告从盛唐赋坛的新变、李白赋的化俳为散、李白与“骚体赋”的形成三方面展开,认为李白取法汉大赋,在赋中追求壮丽和博远的境界,突破了初盛唐骈赋在句式上的束缚,同时还在骚体赋中改造骚体句,援诗入赋,对唐赋的散化以及“新骚体赋”的形成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评议人金国印同学(复旦大学)则就文章论述、结构、文本分析等方面与报告人进行了具体讨论。
向来同学(复旦大学)的报告题目是《撰者身份与虚文反复:王安石墓志书写策略的一种考察》。报告以王安石文集中收录的墓志文为文献基础,提取出王安石墓志文中的“撰者意识”和“虚文反复”两种书写策略进行考察。认为王安石通过这两种书写策略,凸显了墓志撰写者的自主性,在“实录”和“曲笔”之间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评议人仲皓同学(厦门大学)肯定了文章的诸多出彩之处,并提出可以在论文中加入党争视角、把王安石的墓志书写放到整个时代的风气和文体发展的框架下进行讨论等建议。
隋胜男同学(厦门大学)的报告题目是《元祐文人尺牍中的“晋宋风味”》。报告分别论述了元祐文人尺牍中的“晋宋风流”“晋宋笔意”与“晋宋胸次”,认为元祐文人尺牍之“晋宋风味”的形成,是北宋中晚期社会发展多方面合力的结果。评议人姜锴博同学(复旦大学)对报告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并认为可以从宋人雅趣与魏晋名士风流之间的区别,以及两者所代表的不同时代精神入手,做进一步的研究;北宋时道家、禅宗以及儒学新发展动向对这种雅趣的形成的影响,也可以做进一步的发掘。
马芊芊同学(复旦大学)的报告题目是《国家图书馆藏两部明钞本<册府元龟>考述》。报告从两种宋刻本《册府元龟》引入,探讨了国家图书馆藏甲乙两种明钞本《册府元龟》的性质与关系,对两种明本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比照。评议人陈立琛同学(厦门大学)对报告的论证过程进行了总结提炼,并就具体的写作细节如文章中“甲本的前世今生”部分,为何未对甲本的“前世”也即其底本情况进行论述等问题与报告人进行了交流。
冀晋华同学(厦门大学)的报告题目是《拟效、衍生与解构:试论宋代读诗诗的书写策略》。报告认为,“读诗诗”是宋代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宋人的“读诗诗”继承了由读而拟的文学传统,在拟效前人、他人风格的同时又加入自己有意识的改创,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与批评史价值。评议人向来同学(复旦大学)认为报告提出的“读诗诗”处于阅读与写作之间,从阅读和接受的角度揭示了宋诗影响研究的一种可能,并就“次韵诗”和“读诗诗”之间的关系、“读诗诗”的书写策略等方面的想法和困惑与冀同学进行了交流。
下午四点至五点,论坛第三场论文报告会继续在厦大南光一101会议室举行。本场报告由厦门大学中文系王传龙副教授主持。
翟皓月同学(复旦大学)的报告题目是《新见<双忽雷阁汇订曲谱>考论》。报告对吴梅正律、刘富樑订谱的《双忽雷阁汇订曲谱》存世版本进行考证,指出此《谱》目前共有交通部抄件纸稿本、刘氏赐书台红格写样本和刻印本三种形态的版本存世,计为十七种剧目、二十七个版本。并对吴刘二人在曲谱编订过程中的分工,以及此《谱》的曲学价值与文献价值进行了评述。评议人许景广同学(厦门大学)对曲谱的成书背景、编纂者、版本流传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考证,勾勒出了曲谱的大致轮廓,并对其影响进行了合理的评估。肯定该文章条理清晰,表达流畅,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并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陈钰涵同学(厦门大学)的报告题目是《<玉台新咏>中“懒梳妆”及相关意象分析》。报告从对《玉台新咏》中“懒梳妆”意象的基本模式进行了概述,并从意象外延的扩张与意象本身的扩张两方面勾勒了“懒梳妆”意象的变化过程。评议人张潇尹同学(复旦大学)认为可以补充论述《玉台新咏》时期“懒梳妆”意象内涵发生变化的原因,并统计梳理《玉台新咏》中“懒梳妆”意象,以呼应文章主题。
白婧斐同学(复旦大学)的报告题目是《追忆与镜像:林则徐家传<饲鹤图>及其题咏探析》。报告对《饲鹤图》的作画以及题诗经过进行了考述,分析《饲鹤图》中“鹤”的意象的流转与世风之变的关系,认为《饲鹤图》的三次题诗高峰与林则徐的官场际遇相联系,也展现了变革时期一代文人的精神内涵。评议人肖雨璇同学(厦门大学)肯定该文章论述严密,脉络清晰,但在图文关系以及《饲鹤图》题跋涉及的文体等方面可以进行补充论述。
方立明同学(厦门大学)的报告题目是《破帽乘蹇驴与傍春醉骑驴——宋人诗画中的两种杜甫骑驴形象》,报告就“破帽乘蹇驴”与“傍春醉骑驴”这两种在宋人诗画中形成的气质样态截然不同且寄托着宋人不同思想情感的杜甫形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杜甫的骑驴自述是后人构建骑驴图像的底本,宋元人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寄托着自己的生活与政治理想的新的杜甫骑驴形象。评议人王尧同学(复旦大学)认为文章重心在于诗词中所呈现的杜甫想象,可以加强对于图像的描绘与讨论,此外还可以从个案出发,追溯“骑驴”母题图文意涵的生成与流变,以期获得更为全面丰富的视野。
总评暨自由交流环节,由港澳宝典全年资料刘子立助理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中文系杨焄教授对各篇报告所涉及的议题进行了归纳:一是与文献流传相关的考辩,包括史源的探究、版本源流及文化背景的分析。二是创作风貌的研究分析,包括作家作品的研讨、时代风貌的梳理。三是对作品中具体意象的考校,涉及文字、图像等材料。因此可以说,此次论坛的讨论视角是宽广而深入的。他认为,此次论坛是完全以学生为主角的研讨会,各位发言同学的准备都十分充分,会场的讨论气氛热烈而真诚,值得肯定。
厦门大学中文系钱建状教授以广、专、稳、深四字来总结此次会议,首先是“广”,此次论坛议题范围广泛,时间跨度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清代,所涉及文体也很丰富,有诗、曲、赋、尺牍……切入的角度也非常多元,有接收的角度,有传统考证的角度,有文献订正的角度,有艺术与文学互动的角度,有宗教的角度,体现出新生代学人宽广的学术视野。其次是“专”,学术到人所不知之处就是“专”,本次论坛上不少论文,其实只是作者自己一个人懂,和评议的人半懂。这是好事情。比如《册府元龟》的版本考订,就是很专的,这就是专业的价值,对知识的积累和学问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再次是“稳”,我们同学的学术写作风格大多十分稳健,能够把问题看得很细,有很多扎实的论据。这说明现在学者的成熟期提前了,当然从另外角度来看,也可以说是活力不太够。最后是“深”。不少论文既有问题意识,又有充分的论述,比如向来同学对王安石墓志的论述,关注到了王安石墓志中的女性和没有仕宦履历的普通人的墓志,并将王安石的墓志书写方法与各个名家的处理方法进行对比。这就是“深”。此外,钱老师还期待同学们在评议时可以更尖锐一些,把问题抛出来,在“活(力)”的方面进行加强。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中文系李建明教授以许显晖、向来、李非凡同学的报告为例,认为同学们的报告能把文献和理论相结合,展现出新一代青年学人的风采。
厦门大学中文系胡旭教授感谢复旦中文系的师生来厦大传经送宝,鼓励厦大的同学在交流中发现不足,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进步。
复旦大学中文系侯体健教授肯定同学们的选题、论述有新意,并强调在学习过程中,第一,要加强对学术史的关注,学术史的回顾是论文的起点。第二,要拓宽阅读视野,注重基础文献阅读,“专”要建立在“博”的基础之上。
之后,同学们针对论文进行了充分的自由交流与讨论。
最后,厦门大学中文系师雅惠副教授进行总结感言,她首先向两校参会师生以及参与会议筹备、会务工作的厦大师生表示诚挚感谢。接着提到这次会议的海报,是以清代画家冷枚《春日宴桃李园图》为背景,而李白在《春日宴桃李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在世,不过短短一瞬,能在有限的生命中,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这一美好事业相遇,是我们的幸运。在当今文化强国的浪潮中,相信在座各位同学,无论将来是否从事专门学术工作,都可以凭借自身的古典文学基础,为个人赢得光明前程,为社会做出有益贡献。最后,求学的道路是孤独而漫长的,因此古人非常强调“师友之助”:“富贵命也,学问则人所能自力耳,然亦必藉师友之助焉。”希望两校同学能够通过此次论坛,建立学术联系,结交同道友人,互相切磋,共同进步。论坛虽然结束了,但两校、两系的友谊来日方长。希望复旦和厦大两校的古典文学专业今后能有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在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中,2024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论坛圆满闭幕。
供稿:肖雨璇、王乐、黄婷浴、师雅惠
图片:仲皓、杨梦雅、复旦大学中文系相关同学
排版:曹璇
审核:吴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