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许彬彬.17世纪初两部漳州话传教士文献标注系统研究[J].国际汉语教育史研究(第3辑),商务印书馆,2022.
[2]许彬彬.躬耕乐道,圭臬之作——读李如龙《汉语方言调查》[J].厦大中文学报,2021(00):268-278.
[3]许彬彬,朱冬纯.周长楫先生的词典人生[J].厦大中文学报,2020(00):3-16.
[4]郑樑,许彬彬.惠安方言单字调实验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20,38(03):59-66.DOI:10.16813/j.cnki.cn35-1286/g4.2020.03.010.
[5]颜世江,陈越,颜婉玲,许彬彬,李琳,洪青阳.端到端闽南语合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9(06):988-994.
[6]许彬彬.闽语全浊上声字的地理分布问题[J].厦大中文学报,2019(00):174-183.
[7]许彬彬.“域别”:汉语音韵学史研究新模式——兼评李无未《台湾汉语音韵学史》[J].古汉语研究,2018(03):97-102.
[8]许彬彬,洪青阳,李柏翰,郑大伟,李琳,肖乐. 基于闽南方言语音识别技术的数据库设计与标注[C]//.第十四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7)论文集.,2017:32-37.
[9]An Analysis of the Patterns of Semantic Change of Negations in Southern Min Dialect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Monograph Series No.26 2016
[10]许彬彬.《东音谱》(1719)所记汉语方音问题》,《中国东南方言与中韩文化》韩国文化社,2013年2月;
[11]许彬彬.闽南方言副词“八 [pat7]”的演变.《黄典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12]许彬彬.清末以来闽南方言副词系统中的合音合叠用现象考察.《海洋文明与汉语语言文字书写》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13]许彬彬.闽南方言常用否定词的比较分析[J].中国东南方言与中韩文化(韩国文化社),2013年2月
[14]李无未,许彬彬.日本明治后期《支那语学》月刊传播北京官话的历史意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2(03):63-71+159-160.DOI:10.15939/j.jujsse.2012.03.019.
[15]许彬彬,李无未.日据初期台湾闽南话会话课本教学和方言史价值[J].台湾研究集刊,2012(02):86-94.
[16]许彬彬.闽南方言副词“八 [pat7]”的演变,提交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暨黄典诚教授学术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厦门大学(厦门)2012年8月;
[17]许彬彬.一百多年前台湾闽南语否定词研究》,提交第二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华侨大学(泉州)2010年3月;(独撰),论文收录于《第二届海外汉语方言研讨会论文集》,王建设,孙汝建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
[18]许彬彬,郑大伟.话剧《雷雨》的会话含义分析[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04):68-71.
[1]许彬彬著.《清末以来闽南方言副词系统及其变化研究》(东亚汉语史书系,李无未主编)[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
[2]《日本汉语教科书汇刊(江户明治编)总目提要》(李无未主编)中华书局,2015年6月
[3]《大学语文》(中文系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