Ø 论文
[1] 史言.论“场所”概念的拓扑学含义[J].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19,2(04):765-788.
[2] 史言.郑愁予晚近诗作的“纵向意识”与“中心轴意识”研究——以诗集《寂寞的人坐着看花》为例[J].江汉学术,2013,32(06):34-40.
[3] 史言.巴什拉诗学想象方法论探究[J].时空视域的交融:文学与文化论丛(台湾国立中山大学人文科学研究中心),2011:437-468.
[4] 史言.余光中诗歌嗅觉书写的七大主题:兼论两例三位一体嗅觉意象组合模式[J].南国人文学刊,2011( 02):92-117.
[5] 史言.论张默诗的男性形象与父神原型[J].台湾诗学学刊,2011(17): 153-200.
[6] 史言.《梦断西湖》的互文性刍议[J].香港作家作品研究(第九卷)(香港文学报社),2011:222-234.
[7] 史言.巴什拉想象哲学本体论概述[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03): 101-111.
[8] 史言.金庸小说的空间议题与场所研究:以“大理”书写为核心视域[J].文学论衡,2011(18-19): 87-108.
[9] 史言.“泥香”与“土香”的辩证——论余光中诗歌的休息之梦与抵抗意志[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30(04):16-23.
[10] 史言.陈染小说的孤独感研究——以《另一只耳朵的敲击声》为例[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1(01):271-295.
[11] 史言.用脚思想迷途的斜度——迷宫论与商禽诗空间意象的拓扑研究[J].华文文学,2010(06):87-98.
[12] 史言. “水”与“梦”的“禅语”:周梦蝶诗歌“水之动态”与“水之动力”的现象学研究[J].台湾诗学学刊,2010(15):41-84.
[13] 史言.闻一多新诗的色彩研究与孤独意识——以《红烛》《死水》为分析文本[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9(02):8-13.
[14] 史言.论身体、意识及文学想象:一则概述与反思式的哲学讨论[J].辅大中研所学刊,2010(23):259-284.
[15] 史言.论洛夫诗的疾病意象与疾病隐喻[J].韩中言语文化研究,2007(10):395-427.
Ø 专著
史言著.批评的召唤 文学启示与主题思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