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蔡淑美. 从性质内隐到性质外显:汉语中动构式网络的演变[J] .世界汉语教学,2024(4):448-462.
(2) 蔡淑美. 汉语中动句研究的争和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24(02):49-60.
(3) 蔡淑美, 施春宏. 中动句的形义关系、构造机制和层级系统——基于跨语言比较的视角[J].外国语, 2023(06):33-44.(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24年第3期)
(4) 蔡淑美, 施春宏. 比况复合词的词汇化和词法化[J]. 中国语文, 2023(06):669-680+766-767.
(5) 施春宏,蔡淑美. 构式语法研究的理论问题论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22(05):643-655.
(6) 蔡淑美,施春宏.论构式用变和构式演变[J].当代修辞学, 2022(02):58-73.(论点摘编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22年第11期。)
(7) 蔡淑美.构式浮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空间[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20(05):90-102.
(8) 蔡淑美,施春宏.汉语区别词习得中的形义匹配关系研究——兼谈词类范畴习得的普遍性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 2020 (03):402-415.
(9) 蔡淑美.“值得”句的构式形成和意义浮现[J].语言研究集刊, 2019(01):14-28+332-333.
(10) 施春宏,邱莹,蔡淑美.汉语构式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7 (05):34-48.
(11) 施春宏,蔡淑美,李娜.基于“三一语法”观念的二语词汇教学基本原则[J].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7 (01):52-67.
(12) 蔡淑美.从定语到准定语:蒙受对象句法实现的机制与动因[J].世界汉语教学, 2017 (01):58-70.
(13) 张新华,蔡淑美.论中动事件及汉语中动句系统[J].南开语言学刊, 2016 (01):106-115.
(14) 蔡淑美.汉语中动句的语法化历程和演变机制[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5 (04):49-59.
(15) 蔡淑美,张新华.类型学视野下的中动范畴和汉语中动句式群[J].世界汉语教学, 2015 (02):196-210.
(16) 蔡淑美. 汉语广义中动句的共时分布和历时发展[C]//.第六届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4:62-72.
(17) 蔡淑美.汉语广义中动句的共时分布和历时发展[J].国际汉语学报, 2014 (01):53-63.
(18) 蔡淑美,施春宏.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二价名词习得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 2014 (02):85-95.
(19) 蔡淑美.汉语广义中动句的句法性质[J].语言研究集刊, 2013(02):207-218+334-335.
(20) 蔡淑美.汉语中动句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空间[J].汉语学习, 2013(05):78-87.
(21) 蔡淑美. 汉语广义中动式的结构、功能和历时演变[D].新加坡国立大学, 2012.
(22) 蔡淑美.现代汉语“前、后”时间指向的认知视角、认知机制及句法语义限制[J].当代语言学, 2012 (02):129-144+219-220.
(23) 蔡淑美.“X+V+Y+的+O”的事件结构及句法、语义限制[J].语言科学, 2011 (04):375-384.
(24) 蔡淑美.框式结构语法化过程中形式和意义的互动关系——以“为……起见”的语法化过程为例[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2):37-43.
(25) 蔡淑美.特殊与格结构“V+X+的+O”的语义性质和句法构造[J].世界汉语教学, 2010 (03):363-372.
(26) 蔡淑美. 现代汉语特殊与格结构“V+X+的+O”格式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 2008.
(27) 蔡淑美,施春宏.阎连科作品中的重叠形式探析——兼谈语言表达形式的可能性和现实性[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04):1-9.
(28) 蔡淑美.双量式“A就B”的语义理解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 2007(01):82-88.
(1) 蔡淑美,施春宏著.汉语基本知识(词汇篇)[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20.
(2) 施春宏,蔡淑美著.汉语基本知识(语音篇)[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7.
(3) 施春宏等著.汉语构式的二语习得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蔡淑美为第二作者)
(4) 张谊生主编.现代汉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蔡淑美参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