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论文
[1]苏永延.《招魂》“黑齿”考[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6(02):43-46.DOI:10.13954/j.cnki.hduss.2020.02.007.
[2]苏永延.东南亚华文新文学与共和国文学70年[J].文艺论坛,2019(06):5-14.DOI:10.14039/j.cnki.cn43-1515/i.2019.06.002.
[3]苏永延.华文新文学的域外传播与流响——新马华文新文学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J].山东社会科学,2012(11):35-42.
[4]苏永延.传统是文学创新的源泉与动力——丁玲文学创作对古代文学的借鉴[J].武陵学刊,2012,37(04):78-83.
[5]苏永延.阐释经典与融铸经典——读《两地书(厦门—广州)·集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01):28-30.
[6]苏永延.论马华文学的现代主义创作潮流[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98-105.
[7]苏永延.刘大杰的早期文学创作[J].新文学史料,2008(02):123-130+151.
[8]苏永延.浅谈中国与马华乡土文学[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91-95.
[9]唐金海,苏永延.双向互动:论鲁迅文学创作的中外文化渊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03):113-118.
[10]苏永延.刘大白的文学史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128-133.
[11]苏永延.构建文学史的三维范式——关于20世纪文学史撰写的断想[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105-108.DOI:10.16061/j.cnki.cn46-1076/c.2005.01.020.
[12]苏永延.绕不开的文学风景图——论丁玲延安时期的散文创作[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06):34-40.DOI:10.16532/j.cnki.1002-9583.2004.06.006.
[13]苏永延.土地悲歌——评李一清的《农民》[J].当代文坛,2004(04):93-96.DOI:10.19290/j.cnki.51-1076/i.2004.04.028.
[14]苏永延.丁玲延安时期散文的艺术追求[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59-62.
l 著作
[1]曾心,苏永延主编.泰华小诗磨坊诗选研究[M].泰国留中大学出版社,2021.
[2]苏永延.映衬社会的演进——马华新文学语言特点与风格流变[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8.
[3]庄钟庆,郑楚主编,苏永延执行主编.东南亚反法西斯华文文学书卷[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4]苏永延选编,鲍志华著.周颖南散文解读[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5]苏永延等著.外国文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部分章节写作)
[6]苏永延.复旦中国文学史传统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苏永延.骆明与新华文学[M].新加坡文艺协会,2007.
[8]苏永延编.骆明研究论集[M].新加坡文艺协会,2007.
[9]庄钟庆等编,苏永延等著.东南亚华文新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部分章节写作)
[10]苏永延.现代文学中的鲁迅文学传统[M].新加坡文艺协会,2006.
[11]唐金海,周斌主编,苏永延等著.20世纪中国文学通史[M].东方出版中心,2003.(部分章节写作)
[12]李国正,苏永延等著.东南亚华文文学语言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部分章节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