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1]洪迎华.朝省诗:唐代官僚政事生活与诗歌[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04):155-163.
[2]洪迎华. 论初唐四杰文学经典地位的形成——兼及人物并称与内涵的发展变化[J].文学遗产,2023(02): 51-62.
[3]洪迎华. 论唐代士人的恋京心态[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3): 133-140.
[4]洪迎华.论唐诗中的“灞桥”和“津桥”[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5):97-103.
[5]洪迎华.《新唐书·韦元旦传》补正[J].东亚文献研究,2016(18):75-82.
[6]洪迎华.吴武陵生平事迹考索[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05):37-42.
[7]洪迎华.唐代京城与贬地诗歌传播的差异考察——以元和诗人传播境遇的比较为中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26(03):117-122.
[8]洪迎华,尚永亮.从辨体思想看明清诗学对韦、柳五古之接受[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26(04):128-133.
[9]洪迎华.论明清时期对刘禹锡七绝的诗学批评[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13(02):11-16.
[10]洪迎华.政治家刘柳在明清时期的接受境遇[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05):21-26.
[11]洪迎华.评尚永亮《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J].文学评论,2011(01):203-205.
[12]尚永亮,洪迎华.从选本看元和诗歌在唐宋金元的传播接受——以元和十大诗人作品入选率及其变化为中心[J].求是学刊,2010,37(05):100-106.
[13] 尚永亮,洪迎华.明清诗坛论争与元和诗歌选录——以元和十大诗人诗的入选和体裁分布为中心[J].社会科学,2010(09):154-160+191.
[14]尚永亮,洪迎华.名篇与选本——以元和十大诗人被选诗为中心的定量分析[J].学术论坛,2010,33(09):88-94.
[15]洪迎华,尚永亮.20世纪以来刘禹锡思想、文学研究述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31(08):60-64.
[16]洪迎华.“韦柳体”及韦柳高下争议的接受学考察[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123-129.
[17]洪迎华.刘克庄解读“诗豪”刘禹锡[J].古典文学知识,2009(03):66-69.
[18]洪迎华,尚永亮.20世纪以来刘禹锡研究综述——以生平、作品及文集的文献学考索为中心[J].文献,2009(02):90-97.
[19]洪迎华.论苏轼对刘禹锡诗歌的创作接受和理论发展[J].长江学术,2008(04):33-42.
[20]洪迎华,王承丹.绝妙好诗寄友情——黄庭坚《寄黄几复》赏析[J].名作欣赏,2008(03):19-20.
[21]洪迎华,尚永亮.柳宗元研究百年回顾[J].文学评论,2004(05):162-172.
[22]尚永亮,洪迎华.柳宗元诗歌接受主流及其嬗变——从另一角度看苏轼“第一读者”的地位和作用[J].人文杂志,2004(06):92-100.
[23]尚永亮,洪迎华.评《李商隐文编年校注》[J].唐都学刊,2003(01):128-130.
[24]洪迎华.《晏几道研究综述》,《宋代文学研究年鉴》,武汉出版社2001年版。
著作
[1]洪迎华著.唐两京与文学创作的文化学考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2]尚永亮,洪迎华编选.柳宗元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
[3]洪迎华著;周祖譔主编;胡旭副主编.历代文苑传笺证 3 新唐书文艺传笺证[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
[4]尚永亮、刘磊、洪迎华著.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参编
[1]乔以钢,林丹娅主编.女性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林丹娅主编.台湾女性文学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3]乔以钢,林丹娅主编.女性文学教程[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4]吴文治,谢汉强主编.柳宗元大辞典[M],合肥:黄山书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