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论文
一个时代的要求、误解、隔膜和偏见——20世纪八、九十年代茅盾研究论析[J].文学评论,2014(06):134-144.
1949年之后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修改的困境及影响——以茅盾及《子夜》的修改为中心[J].文学评论,2013(03):32-42.
性格、问题与命运:虎妞形象再认识[J].文学评论,2009(06):147-152.
论“未完成的中国现代文学”[J].学术界,2002(05):88-98.
重新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史”[J].文学评论丛刊,2009,12(01):-.
祖父之死与鲁迅对中医的批判[J].绍兴鲁迅研究,2021(00):120-135.
香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三十年:1949-1979[J].文史哲,2020(02):60-81+166.DOI:10.16346/j.cnki.37-1101/c.2020.02.05.
鲁迅故家所藏赵孟頫画作及其被盗问题疑案[J].绍兴鲁迅研究,2019(00):93-110.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在香港的建立及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3):19-26.
鲁迅对其祖父行为过失的“补救”或尊严的维护(下)[J].绍兴鲁迅研究,2016(00):20-40.
鲁迅对其祖父行为过失的“补救”或尊严的维护(中)[J].绍兴鲁迅研究,2015(00):13-28.
鲁迅对其祖父行为过失的“补救”或尊严的维护(上)[J].绍兴鲁迅研究,2014(00):-.
论《子夜》的多重文化主题[J].名作欣赏,2012(23):128-131.
《子夜》中吴老太爷死亡原因分析[J].名作欣赏,2012(20):59-62.
祖父的精神影响:鲁迅成长中的家族因素[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129-136.
鲁迅论中国小说艺术审美接受误区[J].江淮论坛,2007(04):119-123.
鲁迅论审美创造心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123-128.
先锋戏剧的“先锋”式研究——读《中国当代先锋戏剧1979—2000》[J].四川戏剧,2004(04):20-21.
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综述[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3):88-94.
20世纪“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回顾[J].鲁迅研究月刊,2003(04):67-77+54.
多元文化影响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J].江淮论坛,2003(02):135-138.
1949年之前“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回顾[J].云南社会科学,2003(01):113-116.
鲁迅与龚自珍情感历程比较[J].江淮论坛,2000(05):88-93.DOI:10.16064/j.cnki.cn34-1003/g0.2000.05.019.
20世纪初期鲁迅的文化思想[J].青海社会科学,2000(05):71-75.DOI:10.14154/j.cnki.qss.2000.05.018.
试论体验对鲁迅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04):29-33.
l 著作
[1]李城希.《子夜》的艺术世界及周边问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李城希.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 接受 偏离 回归[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
[3]蒋心焕主编,李城希等著.中国现代小说美学思想史论[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合著)